在构造和气候因素制约下的雅鲁藏布江的演化

被引:41
作者
王二七
陈良忠
陈智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3]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差异性抬升; 早中新世; 侵蚀面; 河流袭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雅鲁藏布江位于印度和欧亚大陆汇聚带内 ,其形成受到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差异性抬升的控制。冈底斯山抬升在先 ,发生在中生代晚期至新生代早期。一系列起源于冈底斯山和青藏高原的水系向南先是流入特提斯海 ,在特提斯海关闭后流入印度次大陆。喜马拉雅山构造抬升要晚于冈底斯山 ,大规模抬升发生在中新世早期 ,其抬升阻断了这些河流的通道 ,水流开始汇聚在这两个造山带之间 ,雅鲁藏布江由此形成。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 ,在海拔 45 0 0m处存在一个平坦的侵蚀面 ,并构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高的一级谷肩 ,这表明雅鲁藏布江在下切前就在该面上流动 ,而且流速不大。在大拐弯以南 ,雅鲁藏布江的下游———布拉马普特拉河位于印度洋热带季风带内 ,其下切和溯源侵蚀速率很大。印度洋热带季风形成于 6~ 9MaB .P .。因此 ,该河流很可能形成于该时期 ,要比雅鲁藏布江年轻 ,它在向北的溯源侵蚀的过程中袭夺了雅鲁藏布江 ,袭夺处可能就在大拐弯的北端 ,因此大拐弯是袭夺成因。
引用
收藏
页码:365 / 37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质成因
    季建清
    钟大赉
    丁林
    张进江
    杨逸畴
    [J]. 地学前缘, 1999, (04) : 231 - 235
  • [2] 青藏高原二期隆升与亚洲季风孕育关系探讨
    施雅风
    汤懋苍
    马玉贞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3) : 263 - 271
  • [3] 黄河中游水系的阶地发育时代
    岳乐平
    雷祥义
    屈红军
    [J]. 地质论评, 1997, (02) : 186 - 192
  • [4] 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演化和动力学[M]. 广东科技出版社 , 潘裕生 编, 1998
  • [5] 南迦巴瓦峰地区自然地理与自然资源[M]. 科学出版社 , 彭补拙, 1996
  • [6] 中国黄土高原第四纪古气候与新构造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朱照宇, 1994
  • [7] 西藏地貌[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 1983
  • [8] The Geology of the Himalayas .2 Gansser A. New York: Wiley Interscience . 1964
  • [9] Development of Asia monsoon revealed by marked ecological shift during the latest Miocene in northern Pakistan .2 Quade J,Cerling T E,Bowman J R. Nature .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