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存现句的生成语法研究

被引:106
作者
韩景泉
机构
[1] 中南大学(铁道校区)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关键词
存现句; 生成语法研究; 动词非宾格性; 逻辑词缀; 语链传递格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314 [语法];
学科分类号
050201 ;
摘要
鉴于英汉语存现句动词具有非宾格性的特点,如何解释动词后名词组的赋格一直是一个令生成语法学家们十分头痛的问题。一些相关研究主张援用Belletti(1988)的部分格理论加以解释,即动词后名词组可从非宾格动词获取部分格。本文认为部分格理论解释不仅使部分语言事得不到合理解释,而且严重削弱了动词非宾格理论的普遍性,理应放弃。文章基于普遍语法观的一个新的分析机制是,英汉语存现结构同属深层无主语句、原本空缺的主语位置可供动词后名词组的逻辑词缀移位前来享用;由于受不同的屈折体系制约,英语逻辑词缀there在汉语中的对应成分是一个没有物质外壳的空语类成分;移位进入主语位置的逻辑词缀可通过与自己移位后留下的语迹所形成的语链将自己在主语位置上获得的主语格位传递给动词后名词组。这样,英汉语存现句便在新的分析模式下获得了统一的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143 / 158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领有名词提升移位与格理论 [J].
韩景泉 .
现代外语, 2000, (03) :262-272+261
[2]   从非宾格动词现象看语义与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附视频 [J].
杨素英 .
当代语言学, 1999, (01) :30-43+61
[3]   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附视频 [J].
徐杰 .
当代语言学, 1999, (01) :16-29+61
[4]   空语类理论与汉语空位宾语 [J].
韩景泉 .
国外语言学, 1997, (04) :1-14
[5]   关于存现结构的理论探讨 [J].
顾阳 .
现代外语, 1997, (03) :17+16+18-27
[6]   试论汉语句首的名词性成分 [J].
胡裕树 .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2, (04) :13-20
[7]  
现代汉语句型[M]. 商务印书馆 , 李临定 著, 1986
[8]   THE CASE OF UNACCUSATIVES [J].
BELLETTI, A .
LINGUISTIC INQUIRY, 1988, 19 (01)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