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西北缘红其拉甫岩体的岩石成因、时代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17
作者
康磊 [1 ]
校培喜 [1 ]
高晓峰 [1 ]
朱海平 [2 ]
奚仁刚 [1 ]
过磊 [1 ]
董增产 [1 ]
机构
[1]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2] 陕西省地质矿产局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青藏高原西北缘; 红其拉甫岩体; 锆石U-Pb年龄; 岩石成因; 构造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3 [岩石产状、结构和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青藏高原西北缘的南羌塘地块(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北侧)中发育着规模巨大的白垩纪花岗岩带,红其拉甫岩体是该花岗岩带中典型岩体之一,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和少量闪长岩组成。结合锆石阴极发光(CL)图像和Th、U、REE元素特征,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得岩体年龄为107.2±0.9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体偏中性,富Al、Ca和K,稀土元素含量低,轻重稀土分馏明显,中等或弱的负铕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和HREE),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在岩浆演化过程中,部分熔融与结晶分异作用均起重要作用,并发生了以斜长石、磷灰石和钛铁矿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岩体的CaO、CaO/Na2O值较高,Nb、Ta亏损、Mg#值较小、相对富钾以及Sr同位素等特征说明岩体源岩应来自下地壳角闪岩相的变玄武岩。根据岩体较低的Y、HREE含量和较高的Al2O3、Sr、Sr/Y比值,发育石英与碱性长石的交生结构,以及SiO2对Mg#和Al2O3图解,推测岩浆源区压力>1.5GPa(地壳厚度至少50km),通过对锆石饱和温度的计算和锆石结构、U-Pb同位素分析,得出岩体初始岩浆温度>788℃,这与高Sr低Yb型花岗岩(埃达克岩)的形成温压条件一致,残留相应为石榴子石+角闪石+金红石(无斜长石)。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该岩体应是与班公湖-怒江洋闭合有关的冈底斯地块与羌塘地块之间的碰撞造山,导致地壳加厚的产物,表明班公湖-怒江洋西部与中东部的闭合时限可能具有一致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063 / 107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51 条
[41]   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单元初步划分 [J].
潘桂棠 ;
李兴振 ;
王立全 ;
丁俊 ;
陈智粱 .
地质通报, 2002, (11) :701-707
[42]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生代高锶花岗岩类:地球化学与源区性质 [J].
刘红涛 ;
孙世华 ;
刘建明 ;
翟明国 .
岩石学报, 2002, (03) :257-274
[43]   中国东部燕山期高Sr低Y型中酸性火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对中国东部地壳厚度的制约 [J].
葛小月 ;
李献华 ;
陈志刚 ;
李伍平 .
科学通报, 2002, (06) :474-480
[44]   中国东部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几个问题 [J].
张旗 ;
赵太平 ;
王焰 ;
王元龙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1, (03) :273-280+292
[45]   粤西阳春中生代钾玄质侵入岩及其构造意义: Ⅰ.岩石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J].
李献华 ;
周汉文 ;
刘颖 ;
李寄 ;
陈正宏 ;
于津生 ;
桂训唐 .
地球化学, 2000, (06) :513-520
[46]   西昆仑造山带花岗岩岩石学及构造岩浆动力学 [J].
姜耀辉 ;
周珣若 .
现代地质, 1999, (04) :378-378
[47]   西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花岗岩类时空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 [J].
汪玉珍 ;
方锡廉 .
新疆地质, 1987, (01) :9-24
[48]   再论青藏高原的板块构造 [J].
肖序常 ;
汤耀庆 ;
高延林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6, (03) :7-19
[49]  
Coeval potassic and sodic calc-alkaline series in the post-collisional Hercynian Tanncherfi intrusive complex, northeastern Morocco: geochemical, isotopic and geochronological evidence[J] . Tamimount Ajaji,Dominique Weis,André Giret,Mohamed Bouabdellah.LITHOS . 1998 (1)
[50]  
The generation of sodic granite magmas, western Palmer Land, Antarctic Peninsula[J] . Christopher D. Wareham,Ian L. Millar,Alan P. M. Vaughan.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9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