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卫星资料的北京陆表水体的热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24
作者
刘勇洪 [1 ]
轩春怡 [1 ,2 ]
权维俊 [1 ]
机构
[1] 北京市气候中心
[2] 不详
关键词
水体; 热环境效应; 密云水库; 建筑区; 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9 [水文循环与水文气象];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不同分辨率的卫星资料对北京水体类别、密云水库及城区典型水体的热环境特性及城区水体对其周围热环境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利用2006年的MODIS卫星地表温度产品对北京不同类型的地表温度研究显示:就北京四季平均状态来说,水体类别在白天具有降温作用,在秋季和冬季夜晚具有保温作用,在春季和夏季夜晚具有降温作用.利用NOAA/AVHRR卫星资料对密云水库的研究分析显示:密云水库在夏季白天具有"冷湖效应",夜晚具有"暖湖效应";密云水库在冬季未结冰时白天和夜间具有"暖湖效应",在结冰时白天具有"冷湖效应"而晚上无冷暖效应.利用FY-3A/MERSI、NOAA/AVHRR和Landsat-TM卫星资料对北京城区典型水体监测结果显示:城区水体不会有热岛现象出现,大面积的水体易出现"冷岛效应".利用2008年夏季Landsat-TM卫星资料对城区典型水体和天坛公园绿地500 m范围内的建筑地温研究分析显示:城区水体温度明显低于天坛公园绿地.城区各水体周边100 m范围内建筑区地温平均下降1.2℃;100~200 m内下降0.6℃;200~300 m内下降0.4℃,300 m范围外无明显变化.天坛公园绿地周边仅100 m内的建筑区地温下降,下降值为0.4℃.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卫星资料能有效监测水体的热环境效应,大面积的水体是降低城市地表热岛效应的重要来源,北京城区水体对周边最大300 m范围内的建筑区地表温度具有降温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城市地表热环境遥感监测指标研究及应用 [J].
叶彩华 ;
刘勇洪 ;
刘伟东 ;
刘诚 ;
权维俊 .
气象科技, 2011, 39 (01) :95-101
[2]   城市中水体布局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J].
轩春怡 ;
王晓云 ;
蒋维楣 ;
王咏薇 .
气象, 2010, 36 (12) :94-101
[3]   金塔绿洲解放村水库夏季晴天水文气象效应的数值模拟 [J].
赵林 ;
陈玉春 ;
吕世华 ;
孟宪红 ;
李万莉 ;
李江林 .
高原气象, 2010, 29 (06) :1414-1422
[4]   中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 [J].
杨军 ;
董超华 ;
卢乃锰 ;
杨忠东 ;
施进明 ;
张鹏 ;
刘玉洁 ;
蔡斌 .
气象学报, 2009, 67 (04) :501-509
[5]   北京市冬季不同景观下垫面温湿度变化特征 [J].
刘娇妹 ;
杨志峰 .
生态学报, 2009, 29 (06) :3241-3252
[6]   城市中水体的微气候效应研究 [J].
李书严 ;
轩春怡 ;
李伟 ;
陈洪滨 .
大气科学 , 2008, (03) :552-560
[7]   北京城市热岛的时空变化分析 [J].
彭静 ;
刘伟东 ;
龙步菊 ;
胡菊芳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06) :1942-1947
[8]   夏季青海湖局地环流及大气边界层特征的数值模拟 [J].
吕雅琼 ;
杨显玉 ;
马耀明 .
高原气象 , 2007, (04) :686-692
[9]   北京市城市热岛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关系研究 [J].
宫阿都 ;
陈云浩 ;
李京 ;
胡华浪 .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07, (08) :1476-1482
[10]   长春市热岛效应的时空演变研究 [J].
许军强 ;
刘嘉宜 ;
邢立新 ;
孙珂 .
环境保护科学, 2007, (03)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