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情期及其后的麇鹿活动时间分配及社群行为的比较研究

被引:5
作者
贾志云
机构
[1] 山东教育学院生化系济南
关键词
time budget; social behavior; rutting season; David’s deer;
D O I
10.13292/j.1000-4890.1996.0049
中图分类号
Q958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正> 麋鹿(Elaphurus davidius)原产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古地理分布大致在东经110°以东和北纬43°以南广大区域[2],其野生种群在1700年以前就已灭绝[3]于我国东南部[4]。目前世界上约有1500头麇鹿,除我国境内江苏大丰麇鹿自然保护区内约有80头再引入的个体[4]外,其余分散于各动物园内。麋鹿的发情期为6~8月份,此期的活动时间分配已有报道[5]],但发情期后的活动时间分配和行为尚未见研究报道。笔者于1994年9月24日至26日在上海西郊动物园对麋鹿的活动和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 1 对象及研究方法所观察的鹿群生活于约50m×30m的用铁丝网拦起的鹿园内,园内有水沟、泥沼地、干土地、假山、水泥地及摄食区,其食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Anthropology. Carol,R Ember. . 1990
[2]  
Introduction to Ethology. Klaus Immelmann. . 1980
[3]   麋鹿发情期主要活动的时间分配及行为研究 [J].
蔡桂全 ;
谢家华 ;
Nihal Mathur .
兽类学报, 1988, (03) :166-171
[4]   麋鹿发情期主要活动的时间分配及行为研究 [J].
蔡桂全 ;
谢家华 ;
Nihal Mathur .
兽类学报, 1988, (03) :166-171
[5]   四不象鹿属地理分布的变迁 [J].
计宏祥 .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85, (03) :214-222
[6]  
中国鹿类动物[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盛和林等著, 1992
[7]  
Primate Social Relationships. Robert,A Hinde. .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