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小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现况调查

被引:2
作者
朱春燕
王家骥
周志衡
李芳健
机构
[1] 广州医学院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学院预防医学系
关键词
中小学生; 伤害; 危险行为; 现况调查;
D O 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09.10.070
中图分类号
D432.7 [青年、学生、儿童生活状况];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小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现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4年1月-4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8所小学、9所中学的822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乘骑摩托车、坐汽车的比例为83.9%以上,其中,不使用安全带的比例为13.3%;滑板车、溜冰、踢足球等运动的参与率为69.5%,其中,不使用护膝的比例为44.0%;危险剧烈运动的参与率为78.3%,其中,不佩带防护装置的比例为26.8%。三者均是郊区学生、低年级学生及男生的发生率较高(P<0.05)。中小学生携带武器外出的比例为6.1%,觉得不安全而没有上学的比例为2.7%,被人恐吓或伤害的比例为4.4%,因打架受伤而需经医护人员处理的比例为3.6%,个人财物被偷或破坏的比例为29.1%,被别人性骚扰的比例为7.1%。暴力的发生率也呈现郊区学生、低年级学生及男生的发生率较高的趋势(P<0.05)。曾轻微伤害自己的比例为14.3%,曾认真地考虑过自杀的比例为16.1%,曾实施自杀行为的比例为4.2%,郊区学生、低年级的发生率较高(P<0.05)。采用不合适减肥方法的比例为23.0%,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P<0.05)。结论广州市中小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率不容乐观,应努力培养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从而预防伤害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1098 / 110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儿童非致死性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 [J].
金会庆 ;
张树林 ;
陈朴 ;
解梅 ;
王文跃 .
人类工效学, 1999, (01) :2-6+70
[2]   校园暴力溯源及其防治对策 [J].
郑开诚 ;
张芳德 .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2, (02) :2-4
[3]   合肥市中小学生暴力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 [J].
叶冬青 ;
朱继民 ;
张永青 ;
李白坤 ;
杨仕贵 ;
陈东周 ;
尹婧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01) :14-16
[4]   伤害的现状及其疾病负担 [J].
谢韬 ;
李丹 .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4, (05) :309-314
[5]   青少年自杀相关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J].
范存欣 ;
马绍斌 ;
王惠苏 ;
吴赤蓬 ;
刘国宁 .
疾病控制杂志, 2005, (03) :217-220
[6]   中学校园暴力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池桂波 ;
陈海珍 ;
王声湧 .
疾病控制杂志, 2007, (03) :250-252
[7]   铜陵市区2002-2006年14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调查分析 [J].
查会芳 ;
胡睛婷 ;
刘红艳 .
实用全科医学, 2007, (09) :819-820
[8]   广东省四城市青少年伤害发生现况及其社会经济损失 [J].
王声湧 ;
郭畅 ;
张贵云 ;
卢关平 ;
李丽萍 ;
林汉生 ;
范存欣 ;
黄革 ;
周春洪 ;
卢玉海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0, (04) :12-14
[9]  
流行病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李立明主编, 2003
[10]  
Injuries during physical ac-tivity in school children. Sundblad G,Saartok T,Engstr m LM,et al.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