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SPAC法估算地壳S波速度结构

被引:64
作者
徐佩芬 [1 ]
李世豪 [1 ,2 ]
凌甦群 [3 ]
郭慧丽 [1 ,2 ]
田宝卿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深部研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日本地学数据分析研究所
关键词
S波速度结构; 空间自相关法; 频散曲线; 微动信号; 首都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4 [地震勘探];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摘要
S波速度结构能够反映地球介质的物性差异,是地壳内低速区结构特征判别的重要依据.本文尝试利用空间自相关法(SPAC法)从地震台站微动信号的垂直分量中提取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通过对频散曲线的反演获得地下介质的S波速度结构.以国家数字测震台网8个宽频带地震台站的实测微动数据为例,采用SPAC方法获得了首都圈地区北京附近约30km深度范围内的一维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该区结晶基底埋深较浅约2km;分别在5~8km和12~16km深处发育S波低速层;8km和20km处是S波速度差异较大的速度分界面.这一结果与以往地震学及人工地震探测结果较为吻合,表明SPAC法估算地壳S波速度结构是可行、有效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846 / 385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首都圈地区精细地壳结构——基于重力场的反演 [J].
姜文亮 ;
张景发 .
地球物理学报, 2012, 55 (05) :1646-1661
[2]   华北地区的地壳低速层 [J].
李松林 ;
苗琪 ;
王旭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1, 31 (05) :35-38+60
[3]   背景噪声频散曲线测定及其在华北地区的应用 [J].
房立华 ;
吴建平 .
地震学报, 2009, (05) :544-554+596
[4]   首都圈地区地壳P波和S波三维速度结构及其与大地震的关系 [J].
齐诚 ;
赵大鹏 ;
陈颙 ;
陈棋福 ;
王宝善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3) :805-815
[5]   华北不同构造块体地壳结构及其对比研究 [J].
嘉世旭 ;
张先康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3) :611-620
[6]   东亚及西太平洋边缘海高分辨率面波层析成像 [J].
朱介寿 ;
曹家敏 ;
蔡学林 ;
严忠琼 ;
曹小林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5) :646-664+756
[7]   延怀盆地及其邻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宽频带地震台阵研究 [J].
刘启元 ;
李顺成 ;
沈扬 ;
陈九辉 .
地球物理学报, 1997, (06) :763-772+875
[8]   面波频散反演地球内部构造的遗传算法 [J].
石耀霖,金文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02) :189-198
[9]   中国上地幔剪切波速度结构的初步研究 [J].
王凯 ;
姚振兴 .
地球物理学报, 1989, (01) :36-45
[10]  
华北北部地区地壳上地幔构造及其与新生代构造活动的关系[J]. 刘国栋,刘昌铨.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