锶同位素在古岩溶研究中的应用——以塔河油田奥陶系为例

被引:42
作者
刘存革 [1 ]
李国蓉 [2 ]
张一伟 [1 ]
韩拥强 [3 ]
吕海涛 [3 ]
杨新勇 [3 ]
崔泽宏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2]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石化西北分公司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 锶同位素; 古岩溶; 海西早期岩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54 [岩溶的研究方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讨锶同位素在古岩溶研究中的应用,系统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缝洞方解石的87Sr/86Sr值。研究结果表明,加里东中期岩溶形成的方解石以低87Sr/86Sr值为特征,其锶同位素组成主要由围岩的重溶锶控制。而海西早期岩溶形成的方解石则以高87Sr/86Sr值为特征,锶同位素组成主要由壳源锶和重溶锶控制;同时,不同产状的方解石锶同位素比值也不相同,渗流岩溶带的方解石比潜流岩溶带富集87Sr,主要受控于岩溶系统的渗流机制和水岩反应。在平面上,桑塔木组覆盖区比北部地区富集87Sr,其主要原因是来源于围岩的重溶锶比重加大。87Sr/86Sr值在区域上的变化,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表明海西早期岩溶对北部地区和桑塔木组覆盖区均有重要的影响,是奥陶系岩溶缝洞型储层的主要形成时期。另外,极低的锶同位素比值可能与幔源锶有关,早二叠纪末的火山活动是提供幔源锶的主要时期。通过塔河油田奥陶系古岩溶作用的实例研究,锶同位素具有良好的流体示踪能力,在划分古岩溶期次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398 / 140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海平面波动中的岩溶响应——以塔里木盆地牙哈—英买力地区下古生界为例 [J].
鲍志东 ;
齐跃春 ;
金之钧 ;
张先龙 ;
胡广成 ;
张清海 ;
时晓章 ;
李伟 ;
杨帆 ;
潘文庆 ;
孙玉善 .
地质学报, 2007, (02) :205-211
[2]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加里东期古岩溶特征及其意义 [J].
俞仁连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5) :48-52+58
[3]   塔里木盆地早海西期多期次风化壳岩溶洞穴层 [J].
徐国强 ;
李国蓉 ;
刘树根 ;
武恒志 ;
田纳新 ;
李智武 .
地质学报, 2005, (04) :557-568
[4]   锶同位素在塔河古岩溶期次划分中的应用 [J].
张涛 ;
云露 ;
邬兴威 ;
叶德胜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3) :299-303
[5]   塔中、塔北古隆起形成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对比 [J].
徐国强 ;
刘树根 ;
李国蓉 ;
武恒志 ;
闫相宾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1) :114-119+129
[6]   塔里木盆地塔中45井区碳酸盐岩储层的深部流体改造作用 [J].
王嗣敏 ;
金之钧 ;
解启来 .
地质论评, 2004, (05) :543-547
[7]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大型隐蔽油藏成藏机理探讨 [J].
闫相宾 ;
张涛 .
地质论评, 2004, (04) :370-376
[8]   中国油气田古岩溶与油气储层 [J].
陈学时 ;
易万霞 ;
卢文忠 .
沉积学报, 2004, (02) :244-253
[9]   LOWESS在锶同位素地层学中的应用 [J].
张萌 ;
黄思静 ;
谢国刚 ;
王麒翔 ;
侯杰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4, (02) :1-5
[10]   新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溶洞、裂隙中方解石胶结物元素分析与成因 [J].
钱一雄 ;
陈跃 ;
马宏强 ;
陈强路 .
沉积学报, 2004, (01) :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