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寒武系硅岩建造喷流沉积作用与矿质聚集

被引:8
作者
刘家军
郑明华
刘建明
林丽
周渝峰
顾雪祥
张斌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2] 成都理工学院
[3] 中国科学院矿物资源探查研究中心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硅岩建造,喷流沉积,矿质聚集,西秦岭;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1998.01.003
中图分类号
P588.2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硅岩建造是西秦岭拉尔玛—邛莫层控金矿床的含矿岩系。含矿层状硅岩呈块状、条带状、层纹状、多孔状和同生角砾状等,单层厚度一般为30m~200m。主要成分SiO2平均含量高达95.30%,其余为FeO、Fe2O3和有机炭等。硅岩的Al/(Al+Fe+Mn)比值低于0.35(平均0.153)。硅岩中微量元素十分丰富,不仅含具基性、超基性特征的元素群(如Cu、Cr、Pt、Pd、Os等),而且含具酸性特征的元素群(如W、Mo、U等)。硅岩中稀土以总量低(32.9×10-6~100×10-6)、δCe亏损为特征。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稀土含量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硅岩的δ18O值为17.60‰~23.24‰,其形成温度约为70℃~118℃。硅岩的δ30Si值主要在+0.4‰~+0.8‰之间。硅岩的上述特点均显示其与喷流沉积作用有关。喷流沉积作用不仅形成了特殊的硅岩建造,而且也使金等元素在硅岩建造中发生了明显的聚集。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3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西秦岭大地构造演化与金成矿带的分布 [J].
刘家军 ;
郑明华 ;
刘建明 ;
周渝峰 ;
顾雪祥 ;
张斌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7, (04) :307-314
[2]   西秦岭寒武系硅岩建造中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J].
刘家军 ;
郑明华 ;
刘建明 ;
周渝峰 ;
顾雪祥 ;
张斌 .
矿床地质, 1997, (04) :43-52
[3]   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喷流沉积成因 [J].
刘家军 ;
刘建明 ;
顾雪祥 ;
林丽 .
科学通报, 1997, (19) :2126-2127
[4]   金在碱性富硅热液中溶解和迁移的实验研究 [J].
樊文苓 ;
王声远 ;
田戈夫 .
矿物学报, 1995, (02) :176-184
[5]   大厂锡矿床硅、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J].
韩发 ;
沈建忠 .
矿物学报, 1994, (02) :172-180
[6]   热水沉积硅岩的地球化学 [J].
刘家军 ;
郑明华 .
四川地质学报, 1993, (02) :110-118
[7]   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J].
丁悌平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 1990, (02) :99-101
[8]   硅质岩中的硅同位素(δ30Si)应用于沉积相分析的新尝试 [J].
宋天锐 ;
丁悌平 .
科学通报, 1989, (18) :1408-1411
[9]   硅同位素测量方法及其地质应用 [J].
丁悌平 ;
万德芳 ;
李金城 ;
蒋少涌 ;
宋鹤彬 ;
李延河 ;
刘志坚 .
矿床地质, 1988, (04) :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