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农业

被引:20
作者
王思明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农业历史; 农业生产力; 经济与社会转型; 中西比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09 [农学史]; K248 [明(1368~1663年)];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712 ;
摘要
一般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已经停滞并趋于衰落,这也是中国近代被动挨打的重要原因。然而,大量历史事实表明,这只是一种想当然的推测。事实上,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历史时期,并于19世纪初期到达世界顶峰,其主要支撑体系就是中国的农业。虽然较之宋元,中国农业生产工具数百年中没有什么变化,但在多熟种植、肥料使用、农田水利等精耕细作体系、域外高产作物引种推广及生态农业等诸多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和重要创新。可以说,中国农业生产的相对优势一直保持到了19世纪中期,其中土地生产率方面的优势大体维持到了20世纪。究其原因,现代科技真正作用于农业生产始于19世纪中期以后,首先在农业机械领域,而现代作物育种、化学肥料等作用于土地生产率的现代农业科技基本上是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才逐渐进入生产力。中国传统农户经营制度并未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障碍。中国近代落后挨打应从世界经济和社会转型大的历史背景来分析。在世界工业化、城市化日新月异的进程中,中国仍然固守传统,不思变化,终于导致在新一轮世界性竞争中落到了后面。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中美农业发展比较研究.[M].王思明著;.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
  • [2]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M].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地制度课题组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 [3] 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M].吴承明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 [4] 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M].吴慧 著.农业出版社.1985,
  • [5] 补农书校释.[M].(清)张履祥 辑补;陈恒力 校释;王达 参校、增订.农业出版社.1983,
  • [6]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M].梁方仲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 [7] 发展还是内卷?十八世纪英国与中国——评彭慕兰《大分岔: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黄宗智
    [J]. 历史研究, 2002, (04) : 149 - 176+191
  • [8] 从世界看我国传统农业的历史成就
    董恺忱
    [J]. 农业考古, 1983, (02) : 23 - 29
  • [9] 论中国旱地农法中精耕细作的基础——兼评它在世界史上的意义.[J].熊代幸雄 ;董恺忱.中国农史.1981, 00
  • [10] 中国统计年鉴.[Z]..中国统计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