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绿洲大气降尘和PM10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27
作者
张小啸 [1 ,2 ]
陈曦 [1 ]
王自发 [2 ]
郭宇宏 [3 ]
李杰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新疆环境监测总站
关键词
绿洲; 大气环境; 降尘; 颗粒物; 风蚀;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5.03.004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通过分析2000-2012年新疆和田绿洲环境监测记录和气象观测数据,研究该地区大气降尘强度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变化特点,阐明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大气降尘强度在1 300~1 500 t·km-2·a-1水平上下波动变化,春、夏两季受沙尘天气影响导致高降尘量,月平均强度均>150 t·km-2;环境PM10年平均浓度在0.2~0.25 mg·mg-3之间变化,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沙尘暴期间颗粒物浓度快速上升,PM10浓度极值可达到2.52 mg·m-3;超过91%的空气污染日数是由大气颗粒物造成的。因此,颗粒物是和田绿洲区的首要空气污染物。降水量波动变化剧烈,年平均值<50 mm·a-1,尽管和田绿洲春、夏两季降水量增加,但降水对抑制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湿清除作用极为有限。春、夏两季大风日数占全年大风天气总日数的84.7%以上,风蚀沙土在西北风作用下传输到绿洲区,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风蚀沙尘颗粒物是和田地区大气降尘和颗粒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引用
收藏
页码:454 / 46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TSP和PM10监测指标对新疆城市空气质量级别的影响 [J].
郭宇宏 ;
王自发 ;
康宏 ;
张小啸 ;
纪元 ;
李杰 ;
陈焕盛 .
干旱区地理, 2014, 37 (04) :731-743
[2]   策勒绿洲-荒漠过渡带风沙前沿近地表沙尘水平通量观测 [J].
杨兴华 ;
何清 ;
程玉景 ;
范新明 .
干旱区研究, 2013, (06) :1100-1105
[3]   策勒绿洲-荒漠过渡带风沙前沿近地面不同方向的输沙特征 [J].
杨兴华 ;
何清 ;
霍文 ;
程玉景 .
干旱区研究, 2012, 29 (06) :1100-1104
[4]   我国大气颗粒物来源及特征分析 [J].
胡敏 ;
唐倩 ;
彭剑飞 ;
王锷一 ;
王淑兰 ;
柴发合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1, 36 (05) :15-19
[5]   新疆近50年沙尘暴灾害变化趋势分析 [J].
阿米娜阿布力克木 ;
迪丽努尔阿吉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25 (08) :118-121
[6]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及周边地区PM10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刘新春 ;
钟玉婷 ;
何清 ;
艾力买买提明 ;
杨兴华 .
中国沙漠, 2011, 31 (02) :323-330
[7]   大气降尘研究进展及展望 [J].
李晋昌 ;
董治宝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0, (02) :102-109
[8]   2004年春季沙尘天气对和田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J].
艾力买买提明 ;
袁玉江 ;
玉苏浦阿布都拉 ;
贺承浩 ;
郑伟 .
干旱区地理, 2005, (05) :665-669
[9]   新疆和田降尘的时空分布与影响因子 [J].
赵丹丹 ;
关欣 ;
李巧云 ;
文启凯 .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2) :14-17
[10]   大气降尘收集方法及相关问题研究 [J].
钱广强 ;
董治宝 .
中国沙漠, 2004, (06) :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