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M的广东省赤红壤全氮含量与地形特征相关分析

被引:3
作者
刘序 [1 ,2 ]
胡月明 [3 ]
李华兴 [1 ]
徐剑波 [3 ]
席荣宾 [1 ]
缑武龙 [4 ]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3]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4] 广东友元国土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DEM; 赤红壤; 土壤全氮; 地形特征; 广东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以土壤类型图、地形图、全氮图等资料为数据源,利用ArcGIS9.2建立广东省赤红壤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和地势起伏度,探索大尺度下全氮分布与地形特征的关系.研究表明:全氮含量与海拔高度、坡度和地势起伏度呈负相关关系,并随着海拔高度、坡度和地势起伏度的上升分布面积迅速下降,在坡向上,则主要分布于平坦区域和东南坡.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基于DEM的土壤理化性质空间统计与三维表达——以湖南醴陵市为例 [J].
崔卫国 ;
文倩 ;
吴大放 ;
杨君 ;
刘艳艳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 (03) :78-82
[2]   基于DEM的坡度研究——现状与展望 [J].
杨勤科 ;
贾大韦 ;
李锐 ;
梁伟 ;
师维娟 .
水土保持通报, 2007, (01) :146-150
[3]   基于GIS的土壤全氮空间分布估算——以江西省兴国县为例 [J].
程先富 ;
史学正 ;
于东升 ;
王洪杰 .
地理研究, 2007, (01) :110-116
[4]   基于DEM的准噶尔盆地及其西北山区地势起伏度研究 [J].
唐飞 ;
陈曦 ;
程维明 ;
周可法 .
干旱区地理, 2006, (03) :388-392
[5]  
Cross-Reference Benchmarks for Translating the Genetic Soil Classification of China into the Chinese Soil Taxonomy[J]. SHI Xue-Zheng, YU Dong-Sheng, YANG Guo-Xiang, WANG Hong-Jie, SUN Wei-Xia, DU Guo-Hua and GONG Zi-To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il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08 (China)..Pedosphere. 2006(02)
[6]   基于GIS的土壤分布及理化性质与地形因子相互关系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J].
陈楠 ;
林宗坚 ;
李成名 ;
徐卓揆 .
测绘科学, 2004, (06) :72-75+5
[7]  
Reference benchmarks relating to great groups of genetic soil classification of China with soil taxonomy[J]. SHI Xuezheng, YU Dongsheng, SUN Weixia, WANG Hongjie, ZHAO Qiguo & GONG Zito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il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08,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4(14)
[8]   地形复杂度对坡度坡向的影响 [J].
李天文 ;
刘学军 ;
汤国安 .
山地学报, 2004, (03) :272-277
[9]  
数字高程模型及地学分析的原理与方法[M]. 科学出版社 , 汤国安, 2005
[10]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 科学出版社 , (美)Kang-tsungChang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