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盆地构造-热演化初步研究

被引:11
作者
廖宗廷
江兴歌
李冉
陈跃昆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构造演化; 热演化; 百色盆地; 广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百色盆地是一个典型的第三纪走滑拉分盆地,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造山造成右江断裂带先左行(距今20~50 Ma)后右行(距今20 Ma以来)是盆地形成较确定的构造背景。盆地分田东、头塘和莲塘3个坳陷,那笔和那葛2个隆起。坳陷形成于NW向左行左阶排列断列的重叠、错列处,而隆起形成于NW向左行右阶排裂断裂的重叠、错列处。其构造演化分为六吜—洞均前拉盆期、那读—建都岭拉分期和建都岭末—第四系后拉分期3个主要构造阶段,每个阶段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通过盆地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裂变径迹和流体包裹体综合研究表明,百色盆地的热演化程度总体较低。仅那读组生油岩达到低熟,极少数为成熟,其它生油岩层未成熟。盆地热演化总的规律是:从距今大约55 Ma开始,古地温随着坳陷沉降和沉积而逐步增加,并于距今大约 25~35 Ma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地壳缓慢抬升,地层温度逐渐变冷。热演化程度低是控制百色盆地油气远景较差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阿尔金走滑断陷盆地的确定及其与山脉的关系 [J].
李海兵 ;
杨经绥 ;
史仁灯 ;
吴才来 ;
P.Tapponnier ;
万渝生 ;
张建新 ;
孟繁聪 .
科学通报, 2002, (01) :63-67
[2]   裂变径迹分析及其在沉积盆地研究中的应用 [J].
周祖翼 ;
廖宗廷 ;
杨凤丽 ;
傅强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1, (03) :332-337
[3]   广西石油天然气矿产发现史 [J].
钟铿 ;
潘其云 .
南方自然资源, 1997, (04) :66-72
[4]  
中国东部板块内部盆地形成机制的初步探讨[J]. 朱夏.石油实验地质. 197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