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的水文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被引:28
作者
乔海明
张复新
徐高中
尚高峰
齐亚林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核工业研究所,核工业研究所,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西安,
[2] 核工业研究所,咸阳,,西安,,咸阳,,咸阳,,西安,
关键词
水文地质; 承压水; 层间氧化带; 砂岩型铀矿床; 十红滩; 吐鲁番—哈密盆地; 新疆;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5.03.007
中图分类号
P619.14 [铀];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吐鲁番—哈密盆地十红滩铀矿床属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位于吐鲁番—哈密自流水盆地南缘的艾丁斜坡带上,含矿含水层赋存于中侏罗统水西沟群西山窑组含煤碎屑岩中,主要岩性为砾岩、含砾粗—中粒长石石英砂岩,赋存孔隙承压水,渗透系数为0 .14~0 .5 3m/ d,现代地下水流向总体由南向北,地下水为高矿化度的Cl·SO4 —Na型水,地下水中铀含量最高可达2 .2 4 5 1mg/ L,其主要以U O2 (CO3) 2 形式迁移。研究认为:区域上有利的地下水补—径—排系统是形成该矿床的前提条件,局部构造作为局部补给源影响着地下水的流向,进而控制层间氧化带及铀矿化的形成及展布方向,铀矿化主要产于含水层渗透性相对较好的疏松砂岩中。铀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成岩过程的预富集和后期层间氧化带成矿作用两个阶段。至今,铀成矿作用仍处于发展演化过程中。
引用
收藏
页码:257 / 26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地下水作用与沉积铀矿床 [J].
刘淑芬 .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03, (01) :30-35
[2]   新疆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J].
权志高 ;
李占双 .
地质论评, 2002, (04) :430-436
[3]   成矿构造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J].
翟裕生 .
地质论评, 2002, (02) :140-146
[4]   吐哈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研究 [J].
谭鸿赞 .
铀矿地质, 2002, (02) :97-103
[5]  
多因复成铀矿床及其成矿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姚振凯等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