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盐对东海浮游植物生长影响的现场培养实验

被引:14
作者
李雁宾 [1 ]
韩秀荣 [1 ]
胡跃诚 [2 ]
王修林 [1 ]
祝陈坚 [1 ]
李瑞香 [3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3] 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
关键词
现场培养; 营养盐; 米氏凯伦藻; 东海原甲藻; 中肋骨条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5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5年6月在东海赤潮高发区通过现场培养实验探讨了NO3-N和PO4-P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期间,初始浓度NO3-N11.98μmol.L-1,PO4-P 0.16μmol.L-1以上时,总细胞数可以达到赤潮数量。培养期间主要优势种为米氏凯伦藻、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NO3-N和PO4-P的初始浓度为23.82μmol.L-1及0.41μmol.L-1以上时,东海原甲藻最大细胞数可以达到106.L-1,当NO3-N和PO4-P浓度分别增至50.34μmol.L-1和2.32μmol.L-1时,米氏凯伦藻和中肋骨条藻最大细胞数也可达到106.L-1。初步判定几种浮游植物对营养盐的需求不同,其中中肋骨条藻与米氏凯伦藻要求较高,东海原甲藻次之,双角多甲藻要求最低。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1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东海赤潮高发区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控制要素 [J].
孙霞 ;
王保栋 ;
王修林 ;
祝陈坚 ;
韩秀荣 .
海洋科学, 2004, (08) :28-32
[2]   两种硝酸盐浓度下威氏海链藻和盐生杜氏藻硝酸还原酶活力研究 [J].
吕嘉扬 ;
王大志 ;
洪华生 ;
黄邦钦 .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1) :6-10
[3]   东海两种赤潮生物种间竞争的围隔实验 [J].
李瑞香 ;
朱明远 ;
王宗灵 ;
石晓勇 ;
陈炳章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7) :1049-1054
[4]   具齿原甲藻的生态特征及赤潮成因浅析 [J].
王金辉 ;
黄秀清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7) :1065-1069
[5]   长江口邻近水域的赤潮生物 [J].
王金辉 .
海洋环境科学, 2002, (02) :37-41
[6]   厦门西海域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关系的研究 [J].
暨卫东,黄自强,黄尚高,卢美鸾,陈砚,陈国祥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6, (01)
[7]   长江口中肋骨条藻赤潮发生过程环境要素分析──营养盐状况 [J].
洪君超 ;
黄秀清 ;
蒋晓山 ;
王桂兰 .
海洋与湖沼, 1994, (02) :179-184
[8]  
孙霞.光照对东海赤潮高发区赤潮藻类生长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5
[9]  
N. J. P. Owens,R. F. C. Mantoura,P. H. Burkill,R. J. M. Howland,A. J. Pomroy,E. M. S. Woodward.Nutrient cycling studies in Carmarthen Bay: phytoplankton production, nitrogen assimilation and regeneration[J].Marine Biology,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