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支付条件:类型确定及激励、效益判断

被引:8
作者
王清军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中国农村研究院城乡基层法治研究中心
关键词
投入支付; 结果支付; 激励功能; 环境效益; 成本效益;
D O I
10.16493/j.cnki.42-1627/c.2018.03.022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生态补偿支付条件是生态补偿概念范畴体系的核心要素。根据补偿条件的内容不同,支付条件可分为投入支付和结果支付。投入支付是以生态服务提供者以其投入的土地等自然资源面积、劳动时间等量化指标作为补偿支付的核算基准,结果支付是生态服务者所提供的生态服务结果,并将用指标体系量化的结果实现作为是否补偿及补偿多少的核算基准。投入支付强调一种过程激励,不确定风险由生态服务购买者承担;结果支付更关注期望激励,不确定风险由生态服务提供者承担。投入支付希望从生态服务提供者筛选、监控权合理配置方面实现环境效益和成本效益的双赢,结果支付专注于指标体系建构,避免指数扭曲以实现环境效益与成本效益的协调。两种支付条件的结合有助于消减不确定风险,但会加大环境效益和成本效益的协调难度。中国生态补偿支付条件的制度设计,应从激励和效益两个维度,统筹考量投入支付与结果支付的优势与不足,以便保障生态补偿机制有效运行。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责任分配抑或权利确认:流域生态补偿适用条件之辨析 [J].
谢玲 ;
李爱年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 (10) :109-115
[2]   关于推进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思考 [J].
刘桂环 ;
谢婧 ;
文一惠 ;
金陶陶 .
环境保护, 2016, 44 (13) :34-37
[3]   生态补偿的制度建构:政府和市场有效融合 [J].
王彬彬 ;
李晓燕 .
政治学研究, 2015, (05) :67-81
[4]   生态补偿效率问题研究述评 [J].
袁伟彦 ;
周小柯 .
生态经济, 2015, 31 (07) :118-123+139
[5]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合理构建 [J].
严厚福 .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4 (02) :40-47
[6]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与基本思路 [J].
李飞 .
新视野, 2015, (01) :98-103
[7]   生态补偿问题国外研究进展综述 [J].
袁伟彦 ;
周小柯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11) :76-82
[8]  
跨行政区环境治理的对赌性契约——以“新安江协议”为背景的分析和探讨[J]. 柯坚,吴凯.清华法治论衡. 2014(03)
[9]   论流域生态补偿“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基于水质目标的法律分析 [J].
杜群 ;
陈真亮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01) :9-16
[10]   流域生态补偿中的委托代理机制研究 [J].
郭志建 ;
葛颜祥 .
软科学, 2012, 26 (12) :74-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