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岩质边坡倾倒变形破坏特征研究

被引:13
作者
刘海军 [1 ]
巨能攀 [2 ]
赵建军 [2 ]
张雪燕 [1 ]
机构
[1]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反倾边坡; 倾倒变形; 角位移; 岩体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457 [岩石稳定性分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文章在层状岩质边坡倾倒变形破坏地质现象调查分析和模拟试验的基础上,借用物理学概念定义了边坡倾倒变形角位移ω,并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倾倒变形边坡岩体结构、倾倒岩体折断面形态和岩层倾角变化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层状边坡弯曲—倾倒—折断破坏后岩体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并以此对边坡倾倒变形强烈程度进行分类;岩体折断面的形态可概括为直线、折线和近弧线等3种类型,以折线最为常见;倾倒变形岩体层面倾角与坡高呈"负指数"关系,建立了以倾倒岩体角位移ω为核心的山区岩质边坡倾倒变形强烈程度分级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793 / 79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反倾岩质边坡破坏机理研究.[D].左保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4, 02
[2]   三峡库区巫山县廖家坪危岩体倾倒机制数值模拟分析 [J].
黄波林 ;
陈小婷 ;
彭轩明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8, (05) :24-27+32
[3]   底摩擦重力试验在倾倒变形岩体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J].
陈孝兵 ;
李渝生 ;
赵小平 .
地学前缘, 2008, (02) :300-304
[4]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大型滑坡及其发生机制 [J].
黄润秋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03) :433-454
[5]   采矿引起的边坡倾倒滑移变形机理与变形安全性分析研究—以抚顺西露天矿边坡为例 [J].
申力 ;
纪玉石 ;
刘大勇 ;
祖国林 ;
刘晶辉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6, (03) :63-68
[6]   层状岩石边坡倾倒破坏过程的数值流形方法模拟 [J].
刘红岩 ;
秦四清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6, (05) :22-25
[7]   层状反倾岩质边坡影响因素及反倾条件分析 [J].
程东幸 ;
刘大安 ;
丁恩保 ;
赵红敏 ;
潘炜 ;
郭华锋 .
岩土工程学报, 2005, (11) :127-131
[8]   某水电站高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及机制分析 [J].
石豫川 ;
冯文凯 ;
刘汉超 ;
周春宏 ;
单志钢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4, (05) :609-613
[9]   反倾层状边坡弯曲折断的应力及挠度判据 [J].
陈红旗 ;
黄润秋 .
工程地质学报, 2004, (03) :243-246+273
[10]   边坡倾倒变形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分析 [J].
韩贝传 ;
王思敬 .
工程地质学报, 1999, (03) :21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