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际隐含能源流动及能效冗余解析

被引:10
作者
郭珊 [1 ]
韩梦瑶 [2 ,3 ]
杨玉浦 [4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4]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隐含能源; 投入产出; 供需均衡; 流动模式; 能效冗余;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F426.2 [];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随着中国各省份间能源生产、消费的关联日益紧密,隐含在商品贸易中的能源流动有助于平衡中国总体能源供需,但跨省能源流动伴随的能效冗余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通过刻画中国2007年和2015年省际隐含能源流动,测度中国隐含能源流动的能效冗余,主要结论如下:①中国区域间隐含能源流动主要从华北、华东、华中、东北地区流向华南、西北、西南地区;②中国大部分省市的隐含能源流动逐渐由消费驱动转向投资驱动,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隐含能源流动仍以消费驱动为主;③中国整体直接能源利用大于完全能源需求,但是近年来部分省份直接能源利用与完全能源需求之间的缺口有所缓解;④中国整体隐含能源冗余情况有所改善,但河北、辽宁、山西等隐含能源供给省份的能源利用效率仍有待提升。本文结果有助于针对性地辨识低能效省份的能源效率、降低全供应链的能效冗余,对中国各省份间的高效能源配置利用具有借鉴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733 / 74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41]   北京市分行业能源消耗及国内外贸易隐含能研究 [J].
黄宝荣 ;
王毅 ;
张慧智 ;
李颖明 .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02) :377-384
[42]   基于耦合模型的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预测及其环境响应(英文) [J].
李强 ;
任志远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2, 22 (01) :93-109
[43]   中国城镇居民生活消费诱发的完全能源消耗 [J].
王妍 ;
石敏俊 .
资源科学, 2009, 31 (12) :2093-2100
[44]   基于引力模型的江苏区域经济联系强度与方向 [J].
孟德友 ;
陆玉麒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5) :697-704
[4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供需格局演变 [J].
张雷 ;
黄园淅 .
经济地理, 2009, 29 (02) :177-184
[46]   中国省际煤炭资源流动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力 [J].
成升魁 ;
徐增让 ;
沈镭 .
地理学报, 2008, (06) :603-612
[47]   资源流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探析 [J].
沈镭 ;
刘晓洁 .
资源科学, 2006, (03) :9-16
[48]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隐含碳流动研究 [J].
姚秋蕙 ;
韩梦瑶 ;
刘卫东 .
地理学报, 2018, 73 (11) :221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