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条
汶川县生物多样性保育与区域发展的综合地域划分
被引:4
作者:
吕一河
傅伯杰
陈利顶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北京
来源: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育;
区域发展;
地域划分;
模糊聚类;
汶川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6 [保护生物学];
X176 [生物多样性保护];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90705 ;
摘要:
依据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 2 0个指标 ,应用模糊聚类算法对汶川县的综合地域划分研究表明 ,汶川县可以划分为 4个综合地域类型 :发展主导型 (Ⅰ ) ,占县域面积的4 3% ;特色开发型 (Ⅱ ) ,占县域面积的 2 3 5 % ;发展支持型 (Ⅲ ) ,占县域面积的 6 5 % ;生态保育和限制性开发型 (Ⅳ ) ,占县域面积的 6 5 7%。县域水平上协调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区域发展关系的空间策略是东西分治 ,东部 (Ⅰ、Ⅱ、Ⅲ )以社会经济发展为主 ,西部 (Ⅳ )以生态保育为主。在区域发展的产业选择上应重视产业的生态化 ,突出地域优势与特色。
引用
收藏
页码:504 / 512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