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石油炼制企业VOCs排放源强反演研究

被引:36
作者
吕兆丰 [1 ]
魏巍 [1 ,2 ]
杨干 [1 ]
程水源 [1 ,2 ]
机构
[1]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2] 北京工业大学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源强反演; 扩散模型; 挥发性有机物; 炼油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42 [石油炼制];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选取我国北方某石油炼制企业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于春季3月开展了厂界周边大气VOCs环境浓度监测,并利用ISCST-3空气质量模型反推出该企业VOCs排放源强.监测结果表明,厂外上风向背景点与下风向受体点TVOCs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8.6×10-9和88.3×10-9,且2个区域VOCs还存在化学组分特征差异,背景点以乙烷、丙烷、乙烯为主,而受体点化学组分中丙烯、异丁烷、丁烷、异戊烷、戊烷的体积浓度百分比显著上升,说明该炼油厂VOCs排放体量大,对局地环境影响显著.扣除背景点VOCs,获得了该炼油厂VOCs排放化学成分谱,其主要成分体积浓度百分比:乙烷(23.4%)、丙烷(11.8%)、丁烷(10.4%)、异丁烷(9.0%)、戊烷(5.3%)、异戊烷(6.4%)、丙烯(11.5%),成分谱特征与国内相关文献相似.ISCST-3模型反演结果显示,该炼油厂TVOCs年排放量平均值为(2201.6±1011.9)t/a,折合排放因子约0.73g VOCs/kg原油.该计算结果偏低,原因可能在于:其一,测试季节为春季,较低的环境温度致使了炼油厂挥发散逸环节的排放低于全年平均水平;其二,ISCST-3模型为扩散模型,未考虑VOCs化合物在局地范围的化学衰减.
引用
收藏
页码:2958 / 296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炼油厂分季节VOCs组成及其臭氧生成潜势分析 [J].
程水源 ;
李文忠 ;
魏巍 ;
李国昊 ;
王海燕 ;
蒋翠珍 ;
周颖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3, 39 (03) :438-444+465
[2]   地面浓度反推法计算石化企业无组织排放源强 [J].
赵东风 ;
张鹏 ;
戚丽霞 ;
薛建良 .
化工环保, 2013, 33 (01) :71-75
[3]   广州市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研究 [J].
赵建国 ;
罗红成 ;
黄碧纯 ;
吴军良 ;
叶代启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2, 34 (02) :96-101
[4]   我国工业源VOCs排放的源头追踪和行业特征研究 [J].
陈颖 ;
叶代启 ;
刘秀珍 ;
吴军良 ;
黄碧纯 ;
郑雅楠 .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 (01) :48-55
[5]   杭州市大气降尘与PM10化学组成特征的研究 [J].
徐虹 ;
林丰妹 ;
毕晓辉 ;
焦荔 ;
冯银厂 ;
洪盛茂 ;
刘文高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 (01) :1-7
[6]   山区风场的WRF/CALMET模式模拟 [J].
王文勇 ;
陈楠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0, 45 (06) :990-996
[7]   中国区域反应性气体排放源清单 [J].
曹国良 ;
安心琴 ;
周春红 ;
任彦卿 ;
涂娟 .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07) :900-906
[8]   面源模式的通用算法探讨 [J].
吴文军 ;
丁峰 .
环境科学研究, 2007, (02) :118-122
[9]  
城市空气颗粒物源解析土壤风沙尘成分谱研究[D]. 姬亚芹.南开大学 2006
[10]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实用技术[M]. 中国标准出版社 , 王栋成,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