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PM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91
作者
杨冕 [1 ,2 ]
王银 [1 ]
机构
[1]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不详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PM2.5;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气细颗粒物(PM2.5)因其对空气环境质量乃至人类健康的巨大危害而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以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为突出的区域之一——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级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运用地理学时空分析与GIS可视化方法探索并呈现了2015年长江经济带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空间回归模型考察了PM2.5浓度与区域城市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就空间特征而言,长江中下游地区PM2.5污染较长江上游地区更为严重,长江北岸地区比长江南岸地区更为严重;PM2.5高浓度集聚地带主要位于鄂皖苏大部分地区,与空气质量较佳的云南及其周边地区呈"对角"分布状态。长江经济带内城市间PM2.5浓度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且自相关性随距离增大而不断减弱,其门槛尺度约为900 km;在这一范围内,PM2.5空间集聚效应较为明显。就时间特征而言,冬季PM2.5浓度相对较高,春秋两季次之,夏季空气质量最好;各地区浓度分布在年初相对离散,后有所趋同。此外,PM2.5与其他类型的大气污染物(如SO2、NO2、O3)浓度两两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暗示大气污染物从原发污染演变为二次污染,形成恶性循环。空间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M2.5污染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假说;且人口密度、公共交通运输强度均在不同程度上导致长江经济带PM2.5浓度的升高。最后,从区域性联防联控、不同类型大气污染物协同治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等方面为长江经济带的大气环境治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10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长江经济带城市发展绿色效率研究 [J].
卢丽文 ;
宋德勇 ;
李小帆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 (06) :35-42
[2]   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研究 [J].
杨桂山 ;
徐昔保 ;
李平星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11) :1356-1367
[3]   2014年中国城市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J].
王振波 ;
方创琳 ;
许光 ;
潘月鹏 .
地理学报, 2015, 70 (11) :1720-1734
[4]   环境约束下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时空分异研究——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ML指数法 [J].
吴传清 ;
董旭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 (10) :1646-1653
[5]   中国城镇房价收入比时空演变的多尺度分析 [J].
刘海猛 ;
石培基 ;
潘竟虎 ;
曹智 ;
谢作轮 .
地理科学, 2015, 35 (10) :1280-1287
[6]   基于环境压力的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效率研究 [J].
汪克亮 ;
孟祥瑞 ;
杨宝臣 ;
程云鹤 .
资源科学, 2015, 37 (07) :1491-1501
[7]   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格局与可持续发展 [J].
岑晓喻 ;
周寅康 ;
单薇 ;
滕芸 ;
李锋 .
中国发展, 2015, 15 (03) :1-9
[8]   降低PM2.5健康风险的行为选择及支付意愿——以北京市居民为例 [J].
曾贤刚 ;
谢芳 ;
宗佺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 (01) :127-133
[9]   大连市区近地面臭氧污染规律研究及与PM2.5等污染物的相关性分析 [J].
郑冬 ;
李丹 ;
纪德钰 ;
徐洁 ;
侯宝荟 ;
刘顺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4, 39 (06) :177-180
[10]   珠三角区域PM2.5时空变异特征 [J].
徐伟嘉 ;
何芳芳 ;
李红霞 ;
钟流举 .
环境科学研究, 2014, 27 (09) :95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