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与展望——以四川盆地紫色土地区为例

被引:3
作者
杜高赞 [1 ,2 ]
高美荣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四川盆地; 土壤性质;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0.04.068
中图分类号
S141.4 [堆肥、沤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介绍国内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秸秆还田技术的意义,探讨了四川盆地紫色土地秸秆还田的应用模式,对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1974 / 1975+1994 +199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土壤肥料学[M].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陆欣主编, 2002
[12]   四川稻麦双免耕固定厢沟栽培技术研究(英文) [J].
汤永禄 ;
郑家国 ;
黄钢 .
西南农业学报, 2005, (01) :25-28
[13]   紫色土的特性、改良措施及经济林栽培技术 [J].
邓白罗 .
经济林研究, 2004, (04) :23-27
[14]   稻田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模式及应用价值探讨 [J].
李寿强 ;
王艳菊 ;
马妙芳 ;
王艳莉 .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 (S1) :135-136
[15]   推广秸秆还田 加强地力建设 [J].
张强康 ;
饶汉宗 ;
朱建胜 .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3, (S2) :176-177
[16]   秸秆转化还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J].
郝桂娟 ;
谷淑湘 ;
杨宝胜 .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3, (01) :5-6
[17]   稻田固定厢沟双免耕栽培技术 [J].
谌小芳 .
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04) :28-29+35
[18]   玉米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效果 [J].
武志杰 ;
张海军 ;
许广山 ;
张玉华 ;
刘春萍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5) :539-542
[19]   我国主要农区的秸秆还田模式 [J].
曾木祥 ;
张玉洁 ;
单秀枝 ;
廖超子 .
土壤肥料, 2001, (04) :32-36
[20]   四川固定厢沟麦稻免耕秸秆还田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J].
赵玉庭 .
耕作与栽培, 2000, (06) :16-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