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荧光PCR检测肠致泻性大肠杆菌在腹泻人群中的分布

被引:12
作者
陈爱平 [1 ,2 ]
吴旭辰 [3 ]
熊美琴 [1 ]
李海丹 [1 ]
杨劲松 [1 ]
林仲 [1 ]
阙少聪 [1 ]
严延生 [1 ]
机构
[1]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福建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教学基地
[3] 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关键词
肠致泻性大肠杆菌; 实时荧光PCR(RT-PCR); 腹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78.2 [肠道杆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调查致泻性大肠杆菌(DEC)在福建省腹泻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为做好防治工作提供本底资料。方法对监测医院腹泻患者的粪便样本提取增菌液的DNA,再用实时荧光PCR(RT-PCR)技术进行相关病原菌检测,以了解5种病原菌在腹泻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检测206份样本,DEC总检出率为18.9%,各相关病原菌检出率: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为8.3%,均为不典型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为1.5%,均为产耐热肠毒素-SL阴性、不耐热型肠毒素-LT阳性;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为1.9%,肠黏附性大肠杆菌(EAEC)为7.3%,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未检出。结论 DEC相关病原菌以EPEC和EAEC为主,其次为EIEC和ETEC,未检出EHEC,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病原谱发生了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诊断中的应用
    陈爱平
    陈建辉
    杨劲松
    林杰
    [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1, 27 (09) : 808 - 811
  • [2] 婴幼儿腹泻致泻大肠埃希菌PCR毒力基因检测
    叶菊莲
    占利
    程苏云
    罗芸
    余昭
    王复甦
    [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9, 19 (09) : 2055 - 2057
  • [3] 1999-2006年江苏省徐州市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状况的流行病学研究
    刘加彬
    杨晋川
    景怀琦
    徐建国
    [J]. 疾病监测, 2007, (08) : 516 - 518
  • [4] 郑州市2005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状况调查
    武恩平
    刘灵芝
    张燕
    [J]. 现代预防医学, 2006, (12) : 2455 - 2456
  • [5] 龙岩市1999~2005年O157大肠杆菌监测研究
    陈前进
    曹春远
    王炳发
    郭维植
    张月花
    金健潮
    [J]. 预防医学论坛, 2006, (06) : 646 - 648
  • [6] 产志贺样毒素且具侵袭力的大肠杆菌性小儿腹泻
    赵瑞珍
    李连青
    朱庆义
    郑跃杰
    陈乾
    [J]. 中华儿科杂志, 2006, (02) : 136 - 137
  • [7] 蚌埠市2000~2004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监测研究
    张益兰
    程孝连
    [J]. 现代预防医学, 2005, (10) : 1316 - 1319
  • [8] 普通腹泻病人中检出O157∶H7大肠埃希菌情况分析
    王庆奎
    田锦萍
    李中典
    张振宇
    徐亚东
    臧照芳
    [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3, (05) : 383 - 384
  • [9] 杭州市腹泻患者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孟冬梅
    潘劲草
    斯国静
    [J]. 浙江预防医学, 2000, (04) : 6 - 8
  • [10] 病原性大肠菌所致新生儿腹泻的病原学研究
    唐振柱
    黄春松
    刘先知
    周艳
    郭湘碧
    梁玉裕
    [J]. 广西预防医学, 1997, (06) : 6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