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遗植物水杉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52
作者
李晓东
黄宏文
李建强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武汉植物园
[2]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武汉植物园 武汉
[3] 武汉
关键词
孑遗植物; 水杉; RAPD; 遗传多样性; 保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3 [植物细胞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102 ;
摘要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对孑遗植物水杉 (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的 8个居群 (包括 6个孑遗居群和 2个人工栽培居群 )的 48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用 16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清晰谱带 5 7条。孑遗居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 38.6 %。各居群多态位点百分率差异显著 ( 10 .5 3%~ 33 .33 % ) :湖北利川的小河和桂花 2个居群较高 ,分别是 33 .33%和 31.5 8% ;湖南龙山洛塔居群较低 ,为 10 .5 3 %。人工栽培居群中 ,美国密西根州和湖北武汉 2个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也较低 ,仅分别为 10 .5 3 %和 8.77%。用POPGENE 1.31版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后结果如下 :孑遗居群的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为 0 .130 5 ,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为 0 .192 1,水杉孑遗居群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系数r =0 .2 346 6 (P =73 .2 7% ) ,基因分化系数Gst=0 .10 82 ,表明居群间有一定分化。用UPGMA方法聚类可知 ,2个人工居群与湖北利川居群优先聚类。鉴于目前水杉孑遗居群生境人为破坏严重、遗传多样性较低和原生母树分布分散 ,建议在湖北利川小河和桂花野生水杉最适生境建立水杉遗传多样性保护点 ,将现有的 2 5 0多株原生母树分别采种育苗定植于保护点 ,以达到最大限度地保存现有水杉遗传多样性的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水杉的核型研究 [J].
李林初 .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86, (01) :1-5
[2]   水杉同工酶遗传变异的研究 [J].
张文英,李明鹤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4, (02) :118-123
[4]   水杉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J].
李春香 ;
杨群 ;
周建平 ;
范深厚 ;
杨洪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1) :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