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措施对华北夏玉米田土壤温度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19
作者
王福军
张明园
张海林
陈阜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耕作措施; 少免耕; 土壤温度; 脲酶; 碱性磷酸酶; 脱氢酶;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2.05.015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探讨长期耕作措施下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季土壤温度与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对四种耕作处理(免耕秸秆还田NTS,旋耕秸秆还田RTS,翻耕秸秆还田CTS和翻耕秸秆不还田CT)下土壤层次的温度和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土壤层次的各耕作处理均从6:00-18:00呈现正弦波的变化特征;免耕、旋耕等保护性耕作处理在玉米的生育期内温度变化平稳,日均差均小于翻耕秸秆还田和翻耕秸秆不还田;免耕秸秆还田处理土壤酶活性最高,脲酶活性在夏玉米的3个生育期(播种期、大喇叭口期和收获期)分别高于翻耕秸秆不还田处理28.98%,35.62%和24.9%,碱性磷酸酶分别高32.7%,11.94%和10.39%,脱氢酶分别高27.53%,20.39%和30.53%,旋耕和翻耕秸秆还田处理3种酶的活性也明显高于翻耕秸秆不还田处理;旋耕与翻耕秸秆还田处理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差异不显著,脱氢酶的差异达到了5%的差异显著水平;通过研究表明在华北平原采用少免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措施,可以提高土壤酶活性,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引用
收藏
页码:848 / 85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玉米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对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J].
赵凡 ;
何秀云 ;
沈玉梅 ;
牛建彪 ;
李建平 ;
李胜克 ;
张继祖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 29 (04) :208-213+218
[2]   豫西旱坡地长期保护性耕作土壤酶活性及其与肥力关系 [J].
张洁 ;
姚宇卿 ;
吕军杰 ;
蔡典雄 ;
金轲 ;
李俊红 ;
丁志强 ;
孙敬克 ;
檀尊社 ;
吴剑峰 ;
张少澜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 29 (02) :142-146
[3]   保护性耕作对麦药轮作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J].
杨江山 ;
张恩和 ;
黄高宝 ;
张仁陟 .
生态学报, 2010, 30 (03) :824-829
[4]   保护性耕作对旱地麦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苗琳 ;
王立 ;
黄高宝 ;
罗珠珠 ;
李登航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9, (01) :6-11
[5]   保护性耕作对旱作玉米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J].
张星杰 ;
刘景辉 ;
李立军 ;
王智功 ;
王林 ;
苏顺和 .
玉米科学, 2008, (01) :91-95+100
[6]   长期培肥黑土脱氢酶活性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J].
李东坡 ;
武志杰 ;
陈利军 ;
梁成华 ;
朱平 ;
任军 .
土壤通报, 2005, (05) :41-45
[8]  
土壤微生物研究原理与方法.[M].林先贵;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9]  
土壤酶学.[M].周礼恺 编著.科学出版社.1987,
[10]  
农业气象.[M].北京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