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地区东三段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识别与预测

被引:18
作者
范军侠 [1 ]
梁锋 [2 ]
田永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3] 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水下分流河道砂体; 古地貌; 地震相; 地震属性; 识别; 预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 [地球物理勘探];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0709 ; 081803 ;
摘要
研究区构造高部位三角洲前缘储层发育程度较差,对储层成因及岩性油气藏分布规律研究有待深入.针对储层成因与分布等问题,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对比与砂体成因分析等手段,发现研究区在北西低、南东高、沟谷相间的古地貌背景下,东三段发育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以砂体的成因信息为线索,依据砂体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运用种子点追踪与沿层属性提取等手段预测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分布.预测结果表明,古地貌控制了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展布,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上倾尖灭部位是开展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527 / 153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东濮断陷湖盆兰聊陡坡带扇体形成机制及成藏规律研究 [J].
陈业全 ;
陈发亮 ;
杨小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4, (02) :348-356
[12]   渤海湾盆地东营、沾化凹陷早第三纪同沉积断裂作用对沉积充填的控制 [J].
林畅松 ;
郑和荣 ;
任建业 ;
刘景彦 ;
邱以刚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1) :1025-1036
[13]   辽河西部凹陷滩海地区古近系复合含油气系统特征与演化 [J].
谷云飞 ;
方世虎 ;
徐怀民 ;
焦翠华 ;
吴兴录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5) :6-9
[14]   近期油气勘探地球物理的一些新进展 [J].
刘光鼎 ;
祝靓谊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3, (03) :363-367
[15]   地震资料在层序地层学中的应用进展 [J].
刘振峰 ;
郝天珧 ;
王峰 ;
徐亚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3, (01) :24-29
[16]   环渤海地区油气资源探查的思考 [J].
刘光鼎 ;
郝天珧 ;
祝靓谊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2, (04) :559-563
[17]   海南油田东营三段沉积微相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J].
赵会民 ;
吕炳全 ;
刘雪松 ;
孙洪斌 ;
林海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2, (03) :238-242
[18]   郯庐断裂走滑活动与辽河盆地构造古地理格局 [J].
李宏伟 ;
许坤 .
地学前缘, 2001, (04) :467-470
[19]  
金尚柱等著.辽东湾北部滩海油气地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
[20]  
马玉龙,牛仲仁主编.辽河油区勘探与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