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a祁连山西段大雪山和党河南山的冰川变化

被引:20
作者
于国斌 [1 ]
李忠勤 [1 ,2 ]
王璞玉 [2 ]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山冰川站
关键词
遥感; 冰川变化; 区域差异性; 分形; 祁连山西段;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4.02.012
中图分类号
P343.6 [冰川];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以祁连山西段大雪山和党河南山冰川为例,利用1957/1966航摄地形图、1994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2000年ASTER影像、2010年的SPOT5影像及数字高程模型,运用RS和GIS对祁连山西段大雪山和党河南山冰川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57/1966-2010年研究区冰川面积缩小了17.21%,冰储量减小了24.1%。其中,1957-2010年间大雪山冰川面积缩小了16.03%(0.30%/a),平均每条冰川缩小0.133 km2,末端平均退缩181 m(3.4 m/a),冰储量减小了22.4%;1966-2010年间党河南山冰川面积缩小了18.32%(0.42%/a),平均每条冰川缩小0.111 km2,末端平均退缩159 m(3.6 m/a),冰储量减小了25.7%。大雪山南北坡冰川面积分别减小了22.82%和15.51%,党河南山南北坡冰川面积分别减小了22.39%和16.76%,总体来看,南坡冰川退缩幅度强于北坡。分析认为,气温上升是研究区冰川退缩的主导因素。与祁连山东、中部冰川变化相比,研究区冰川面积缩小幅度相对较小,这是区域气候差异、冰川规模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299 / 30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31]   青藏高原各拉丹冬地区冰川变化的遥感监测 [J].
鲁安新 ;
姚檀栋 ;
刘时银 ;
丁良福 ;
李刚 .
冰川冻土, 2002, (05) :559-562
[32]   祁连山西段小冰期以来的冰川变化研究 [J].
刘时银 ;
沈永平 ;
孙文新 ;
李刚 .
冰川冻土, 2002, (03) :227-233
[33]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 [J].
施雅风 ;
沈永平 ;
胡汝骥 .
冰川冻土, 2002, (03) :219-226
[34]   祁连山北坡流域冰川物质平衡波动及其对河西水资源的影响 [J].
沈永平 ;
刘时银 ;
甄丽丽 ;
王根绪 ;
刘光琇 .
冰川冻土, 2001, (03) :244-250
[35]   疏勒河出山径流量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J].
丁宏伟 ;
魏余广 ;
李爱军 ;
何江海 ;
崔振卿 .
干旱区研究, 2001, (03) :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