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体系网络化研究

被引:50
作者
胡国建 [1 ]
陈传明 [1 ]
金星星 [2 ]
王强 [1 ]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城市体系; 城市网络; 研究范式; 研究进展;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当前,学者普遍认同城市体系研究的重心从等级范式向网络范式转向。在大量的文献梳理基础上,阐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体系研究范式的转向过程,并进一步梳理中国城市网络研究的进展、问题与关注重点。结果表明:2010年之后,网络成为中国城市体系研究的主流范式,等级体系文献数量呈波动递减趋势,全国和长三角成为热点关注区域;属性数据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早期城市网络研究中数据匮乏的状况,关系数据应成为未来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研究视角及其所应用的数据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多元视角的综合研究成为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网络研究未来可能的突破点,包括:调整国家城市网络的研究框架、超越交通数据直接考察城市间的实体联系、测度企业外部的横向联系、有向加权网络分析和可视化、增加研究中的地理"意味"等。
引用
收藏
页码:681 / 69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57 条
[21]   大数据对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促进与局限 [J].
杨振山 ;
龙瀛 ;
Nicolas DOUAY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4) :410-417
[22]   基于城市功能网络视角的城市联系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J].
刘涛 ;
仝德 ;
李贵才 .
地理科学, 2015, 35 (03) :306-313
[23]   重力模型参数空间差异研究——以中国城市间铁路客流为例 [J].
郑清菁 ;
戴特奇 ;
陶卓霖 ;
张萌萌 .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 (12) :1659-1665
[24]   基于城际轨道交通流的珠三角城市区域功能多中心研究 [J].
冯长春 ;
谢旦杏 ;
马学广 ;
蔡莉丽 .
地理科学, 2014, 34 (06) :648-655
[25]   中国城市体系等级结构及其空间格局——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实证 [J].
吴健生 ;
刘浩 ;
彭建 ;
马琳 .
地理学报, 2014, 69 (06) :759-770
[26]   基于通信流的吉林省流空间网络格局 [J].
董超 ;
修春亮 ;
魏冶 .
地理学报, 2014, 69 (04) :510-519
[27]   我国三大经济区城市网络变化特征——基于百度信息流的实证研究 [J].
熊丽芳 ;
甄峰 ;
席广亮 ;
朱晓清 ;
王波 .
热带地理, 2014, 34 (01) :34-43
[28]   有向加权型城市网络的探索性分析 [J].
刘铮 ;
王世福 ;
赵渺希 ;
吴康 .
地理研究, 2013, 32 (07) :1253-1268
[29]   基于信息流的城市—区域关系比较研究——以马鞍山和芜湖为例 [J].
曹子威 ;
罗震东 ;
耿磊 .
经济地理, 2013, 33 (05) :47-53
[30]   基于微博平台的中国城市网络信息不对称关系研究 [J].
陈映雪 ;
甄峰 ;
王波 ;
邹伟 .
地球科学进展, 2012, 27 (12) :1353-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