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案件刑事和解“破立”之博弈解读——以S省M市中院239件一审刑案为视角

被引:9
作者
蒋志如
机构
[1]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死刑; 刑事和解; 社会互动; 司法独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死刑案件刑事和解在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中属于明确被拒绝的范畴。然而,其却一直存在,并广泛运行于司法实践,还呈现出诸多特点和规律,如死刑案件达成和解比例越来越高,赔偿金额逐年增长,赔偿金额与量刑刑种、刑期呈反比等特点。但死刑案件刑事和解之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觑,对其也应予以规范和完善,如成立国家赔偿专项基金,补足低于法定赔偿金额的案件,将超出法定赔偿金额的部分收归国有等。死刑案件刑事和解只有在"破"与"立"的博弈中才能寻找到其最后归宿所在。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4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我国死刑案件被和解的非正当性分析 [J].
杜莉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04) :30-31+35
[2]   司法改革的十大理念 [J].
左卫民 .
中国律师, 2003, (11) :34-37
[3]   谁为主体 如何正义——对司法之主体性理念的论证 [J].
左卫民 ;
朱桐辉 .
法学, 2002, (07) :11-21
[4]   肯珀情感的社会互动理论的述评 [J].
冯冬燕 .
心理科学, 1999, (03) :277-278+276
[5]  
恢复性司法手册.[M].(英) 约翰斯通 (Johnstone;G.) ; (美) 范内斯 (Van Ness;D.W.) ; 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
[6]  
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之张力问题研究.[M].蒋志如; 著.法律出版社.2012,
[7]  
刑事和解制度研究.[M].宋英辉;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8]  
刑事和解与程序分流.[M].卞建林; 王立; 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9]  
社会学.[M].(美) 波普诺;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0]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美)乔纳森·特纳(JonathanH.Turner)著;邱泽奇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