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省际生产效率差异和生产率增长来源识别:1978—2007

被引:3
作者
王林辉 [1 ]
董直庆 [1 ,2 ]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2]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
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关键词
生产效率;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成分分解;
D O I
10.16164/j.cnki.22-1062/c.2009.05.043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1 ; 020105 ;
摘要
为了深化中国经济高增长能否持续性问题的认识,笔者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通过对1978—2007年面板数据进行分地区和分阶段检验,对比和评价我国省际生产率差异和生产率增长来源问题,指数分解结果表明:30年间中国经济生产率都获得了提高,但生产效率地区和阶段性差异显著,即不同省份和不同时期生产效率与生产率增长来源不同。地区生产效率检验结果类似,其中1978—1991年西部和1992—2007年东部的生产效率增长最快,中部普遍落后即中部塌陷现象突出,中国地区经济分化并已形成哑铃型增长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制度主导、要素贡献和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分类检验 [J].
李富强 ;
董直庆 ;
王林辉 .
经济研究, 2008, (04) :53-65
[2]   分类要素贡献和中国经济增长根源的对比检验 [J].
董直庆 ;
王林辉 .
经济科学, 2007, (06) :17-29
[3]   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特点和地区间经济差异的缩小 [J].
刘树成 ;
张晓晶 .
经济研究, 2007, 42 (10) :17-31
[4]   地区间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1978—2003) [J].
王志刚 ;
龚六堂 ;
陈玉宇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2) :55-66+206
[5]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 [J].
颜鹏飞 ;
王兵 .
经济研究, 2004, (12) :55-65
[6]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 [J].
张军 ;
吴桂英 ;
张吉鹏 .
经济研究, 2004, (10) :35-44
[7]   转轨时期中国工业的效率与生产率——动态非参数生产前沿面理论及其应用 [J].
孙巍 ;
叶正波 .
中国管理科学, 2002, (04) :2-7
[9]   非国有经济成分对我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 [J].
姚洋 .
经济研究, 1998, (12) :29-35
[10]  
中国生产率分析前沿[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李京文,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