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河网水中悬浮颗粒物对金鱼藻、水网藻的影响

被引:3
作者
黎明 [1 ]
刘德启 [1 ]
姜海燕 [2 ]
陆露璐 [1 ]
蔡晔 [1 ]
张静 [1 ]
机构
[1] 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 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悬浮颗粒物; 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L); 水网藻(Hydrodictyon reticulatum); 氧化损伤; 适应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研究了水体悬浮颗粒物对修复植物的影响规律,结果揭示了悬浮颗粒物对水生植物影响的两面性以及修复植物对颗粒物胁迫产生自由基进行清除的适应机制。在正常情况下,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 ersumL)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维持在256~280 U/g(鲜重),过氧化物酶活性维持在80~90 U/g(鲜重)的水平,保证了细胞膜脂质氧化的分子标志物MDA的代谢水平低于65μmol/g(鲜重)。当金鱼藻受到大于300 mg/L颗粒物的高强度胁迫时,其体内这两种抗氧化酶活性不仅没有维持在很高的水平,反而均呈下降趋势,致使金鱼藻体内的MDA平均值可达79μmol/g(鲜重)以上,形成了对细胞膜相对损伤率达35%以上的氧化损伤结果。在高浊度水体中水网藻(Hydrodictyon reticulatum)内比金鱼藻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因此水网藻更合适作为先锋修复植物。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微藻对水网藻在水体修复中的胁迫作用研究 [J].
刘德启 ;
由文辉 ;
李敏 ;
李刚 ;
牛明改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5, (04) :18-19+53
[2]   植物细胞中的活性氧及其生理作用 [J].
田敏 ;
饶龙兵 ;
李纪元 .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5, (02) :235-241
[3]   不同诱导处理后水稻悬浮细胞的活性氧变化与有关酶系的关系 [J].
曾富华 ;
易克 ;
徐向丽 ;
王海华 .
作物学报, 2005, (01) :18-23
[4]   风浪扰动引起大型浅水湖泊内源磷暴发性释放的直接证据 [J].
朱广伟 ;
秦伯强 ;
高光 .
科学通报, 2005, (01) :66-71
[5]   几种水生维管束植物对水中氮、磷吸收率的比较 [J].
万志刚 ;
沈颂东 ;
顾福根 ;
张敏 ;
孙中林 ;
杨勇 ;
徐光磊 ;
孙丙耀 .
淡水渔业, 2004, (05) :6-8
[6]   网状河流的构型、流量—宽深比关系和能耗率 [J].
王随继 .
沉积学报, 2003, (04) :565-570+613
[7]   固体菌质中灵芝多糖含量的测定 [J].
秦俊哲 ;
陈明 ;
李玲玲 ;
梁党卫 .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03, (04) :17-20
[8]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华鱼腥藻 [J].
胡先文 ;
董元彦 ;
张新萍 ;
叶发兵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3) :295-297
[9]   高浓度悬沙对长江河口水域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J].
何文珊 ;
陆健健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1, (04) :28-31
[10]   汞、镉污染对黑藻叶细胞伤害的超微结构研究 [J].
施国新 ;
杜开和 ;
解凯彬 ;
丁小余 ;
常福辰 ;
陈国祥 .
植物学报, 2000, (04) :373-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