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慈善救助:中国社会救助的另一支柱

被引:3
作者
陈姣娥
李云桂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关键词
社会救助; 政府救助; 慈善救助; 中国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2 [民政工作];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救助实质上是政府救济。实践证明,单一的政府救助难以应对社会转型期的贫困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慈善救助方兴未艾,但由于其“官方”色彩浓重,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总结历史的经验并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应高度重视和发展慈善救助,将慈善救助纳入社会救助体系之中,与政府救助形成互动和互补的两大支柱。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7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抗战时期难民收容所的设立及其特点 [J].
王春英 .
抗日战争研究, 2004, (03) :201-220
[2]   组织外形化:非协调约束下的组织运作——一个研究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理论框架 [J].
田凯 .
社会学研究, 2004, (04) :64-75
[3]   从人道主义到公民权利——现代社会福利政治道德观念的历史演变 [J].
钱宁 .
社会学研究, 2004, (01) :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