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退田还湖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特征与途径

被引:6
作者
宋金平
张同升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2]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北京
关键词
退田还湖; 农业劳动力转移; 移民; 湿地旅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 [农业资源类型及评价];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082803 ; 120405 ;
摘要
本文在对洞庭湖退田还湖地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了退田还湖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特征与制约因素。结果发现 ,该地区总体劳动力转移的比重很低 ,以青壮年为主 ,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不能满足城市劳务市场的需要 ,另外 ,农民外出打工就业信息不畅、成本较高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最后针对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与劳动力的就业状况 ,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 ,认为农业劳动力转移途径有 :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与布局 ,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 ,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 ,对乡镇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 ,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 ,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业 ,采取积极的措施 ,促进农业劳动力的异地转移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3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初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J].
曾尊固 ;
熊宁 ;
范文国 .
地理研究, 2002, (01) :115-124
[2]   湿地的防洪功能分析评价——以东洞庭湖为例 [J].
吴炳方 ;
黄进良 ;
沈良标 .
地理研究, 2000, (02) :189-193
[3]   洞庭湖治理:退田还湖及其对策 [J].
黄璟 ;
雷海章 ;
黄智敏 .
生态经济, 2000, (05) :21-26
[4]   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J].
陈耀邦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0, (02) :8-14
[5]   洞庭湖湿地的面积变化与演替 [J].
黄进良 .
地理研究, 1999, (03) :297-304
[6]   避洪农业与生态农业减灾 [J].
李阳生 ;
李绍清 ;
李达模 .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99, (04) :35-38
[7]   1998年长江大洪水 [J].
张光斗 .
人民长江, 1999, (07) :1-3
[9]   洞庭湖区洪涝灾害形成机理与生态减灾和流域管理对策 [J].
王克林 ;
章春华 ;
易爱军 .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06) :3-10
[10]   我国洪涝灾害加剧的主要因素与进一步抗洪减灾应取的对策 [J].
戴昌达 ;
唐伶俐 ;
王文 ;
吴兴国 .
自然灾害学报, 1998, (02) :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