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会嵌入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内在价值及路径选择——以印江自治县“村两委+乡贤会”为例

被引:19
作者
和思鹏 [1 ,2 ]
卢丽娟 [3 ]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贵州财经大学
[3] 贵州省民族研究院
关键词
村两委; 乡贤会; 协商治理; 内在价值; 路径选择;
D O I
10.13965/j.cnki.gzmzyj10026959.2018.04.009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面对传统乡村管理模式的诸多困境,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将乡贤参事会嵌入乡村治理,探索构建出"村两委+乡贤会"协商治理模式。乡贤会协商治理模式在经济带动、政治引导、文化引领、维护和谐以及生态发展等方面呈现出多维价值意蕴,这一模式内在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政治逻辑。构建乡村社会协商治理模式必须强化基层党组织在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促进传统一元管理向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积极转变,推进民族地区乡村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加强民族地区乡村自治、德治、法治"三治一体"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贫困减缓与教育发展:一个参与式治理的精准扶贫视角 [J].
范平花 .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7, (04) :103-110
[2]   精准扶贫与乡贤治理的互塑机制——以湖南L村为例 [J].
耿羽 ;
郗永勤 .
中国行政管理, 2017, (04) :77-82
[3]   人民政治逻辑与社会冲突治理:两类矛盾学说的历史实践 [J].
冯仕政 .
学海, 2014, (03) :46-68
[4]   现代国家认同建构的政治逻辑 [J].
林尚立 .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08) :22-46+204
[5]   论乡村治理内卷化——以河南省K镇调查为例 [J].
贺雪峰 .
开放时代, 2011, (02) :8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