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扬子区下组合烃源岩热演化及有效性研究

被引:8
作者
曾萍
机构
[1] 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研究院
关键词
下扬子地区; 下组合; 构造热演化; 烃源岩; 有效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下扬子区是南方海相具有油气勘探远景的地区之一。应用新增的勘探资料,采用新的技术方法,结合野外、室内综合研究,分析烃源岩构造—热演化。研究结果表明,晚印支—早燕山期,下扬子区的构造运动以逆冲推覆为主,大部分地区遭到抬升剥蚀,部分地区下古生界烃源岩抬升后晚期没有再度深埋,保留了印支期的热演化状况,因此下古生界高成熟腐泥型烃源岩现今仍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在演化程度普遍较高的下扬子区下古生界,找到局部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具有油气勘探前景的地区和层位是可能的。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海相沉积盆地富气机理与天然气的成因探讨 [J].
朱光有 ;
赵文智 ;
梁英波 ;
王政军 .
科学通报, 2007, (S1) :46-57
[2]   中国海相油气田形成的地质基础 [J].
张水昌 ;
梁狄刚 ;
朱光有 ;
张兴阳 ;
张宝民 ;
陈建平 ;
张斌 .
科学通报, 2007, (S1) :19-31
[3]   硫化氢对碳酸盐储层溶蚀改造作用的模拟实验证据——以川东飞仙关组为例 [J].
马永生 ;
郭彤楼 ;
朱光有 ;
蔡勋育 ;
谢增业 .
科学通报, 2007, (S1) :136-141
[4]   深部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 [J].
赵雪凤 ;
朱光有 ;
刘钦甫 ;
张水昌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4) :514-521
[5]   海相优质烃源岩形成重质油与固体沥青潜力分析 [J].
秦建中 ;
李志明 ;
刘宝泉 ;
张渠 .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03) :280-285+291
[6]   四川盆地普光超大型气田的形成机制 [J].
马永生 .
石油学报, 2007, (02) :9-14+21
[7]   四川盆地海相天然气富集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 [J].
张水昌 ;
朱光有 .
石油学报, 2006, (05) :1-8
[8]   四川盆地深部海相优质储集层的形成机理及其分布预测 [J].
朱光有 ;
张水昌 ;
梁英波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2) :161-166
[9]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五 塔中奥陶系大型凝析气田的勘探和发现 [J].
周新源 ;
王招明 ;
杨海军 ;
王清华 ;
邬光辉 .
海相油气地质, 2006, (01) :45-51
[10]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古岩溶特征与油气分布 [J].
康玉柱 .
新疆石油地质, 2005, (05) :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