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油页岩的主要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被引:42
作者
白云来
马龙
吴武军
马玉虎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关键词
油页岩; 地质特征; 资源;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2 [油页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前人及笔者最近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除赋存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煤、煤层气、地下水及铀矿而外,还赋存着巨量的油页岩资源。油页岩分别赋存于早二叠世山西组、中-晚三叠世延长组、晚三叠世瓦窑堡组及中侏罗世早期延安组、中侏罗世晚期安定组地层中;在空间上,油页岩多呈层状展布于盆地内部而隐伏于地下。中、晚三叠世延长组和中侏罗世早期延安组是主要含油页岩层位。早二叠世油页岩形成于海陆交互的滨海环境,中-晚三叠世延长组中的油页岩形成于陆相深湖或半深湖环境,晚三叠世瓦窑堡组油页岩、中侏罗世早期延安组油页岩形成于陆相湖泊三角洲湖沼环境,与煤层共生,而中侏罗世晚期安定组油页岩仅局限于陆相半深湖环境。通过对陕西铜川北部和宁夏固原炭山典型油页岩矿的剖析,查明鄂尔多斯油页岩矿层厚度一般为4~36m,含油率一般为1.5%~13.7%(下限略低于3.5%这一油页岩矿的最低工业品位,本次低于部分暂不参加资源量的计算);发热量一般为1.66~20.98MJ/kg,视比重1.55~2.46。埋藏2000m以上的页岩油资源量(334)达2000×108t以上,其中探明储量(121)1×108t,显示了巨大的资源前景。盆地东南部及西部的油页岩埋藏浅,部分地段探明程度高,交通条件好,如果及时开发利用,不仅可以获得初步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为鄂尔多斯油页岩的开发利用获取开拓性的宝贵经验。
引用
收藏
页码:1123 / 113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中国油页岩资源现状 [J].
刘招君 ;
董清水 ;
叶松青 ;
朱建伟 ;
郭巍 ;
李殿超 ;
柳蓉 ;
张海龙 ;
杜江峰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6, (06) :869-876
[12]   鄂尔多斯中生代陆相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及多种能源矿产聚集 [J].
杨明慧 ;
刘池洋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4) :563-570
[13]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边界的确定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J].
白云来 ;
王新民 ;
刘化清 ;
李天顺 .
地质学报, 2006, (06) :792-813
[14]   油页岩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J].
游君君 ;
叶松青 ;
刘招君 ;
王云喆 .
世界地质, 2004, (03) :261-265
[15]   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与战略选区——以二连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J].
陈法正 .
铀矿地质, 2002, (03) :138-143
[16]   盆地动力学与能源资源——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 [J].
李思田 .
地学前缘, 2000, (03) :1-9
[17]   国外油页岩综合利用的进展 [J].
陈应泰 ;
刘文彬 .
地球科学进展, 1992, (02) :48-50
[18]   我国油页岩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发展对策 [J].
王慎余 ;
许家朋 ;
王振海 .
中国地质经济, 1992, (05) :18-21
[19]   我国油页岩的成分和品级划分 [J].
赵隆业 ;
陈基娘 ;
王天顺 .
现代地质, 1991, (04) :423-429
[20]   关于中国油页岩的工业成因分类 [J].
赵隆业 ;
陈基娘 ;
王天顺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1, (0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