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看得见吗——以刑事诉讼为例

被引:1
作者
王超
机构
[1] 华东政法学院上海
关键词
程序正义; 看得见的方式; 隐性法律; 隐性程序;
D O I
10.13310/j.cnki.gzjy.2002.03.001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应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因为看得见的方式更能体现程序的公正性。然而考察我国刑事司法实践可以发现,诸如审判不公开、侦查不公开、证据不公开等许多“看不见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还相当普遍。分析我国程序不公开产生的原因并寻找其改革路径是司法改革的当务之急。
引用
收藏
页码:5 / 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英美刑事证据展示制度之比较 [J].
陈瑞华 .
政法论坛, 1998, (06) :84-95+117
[2]  
司法改革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王利明著, 2001
[3]  
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调研报告[M]. 中国方正出版社 , 陈卫东主编, 2001
[4]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张中秋著, 1999
[5]  
法治秩序的建构[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季卫东著, 1999
[6]  
司法的理念与制度[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贺卫方著, 1998
[7]  
程序、正义与现代化[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宋冰编, 1998
[8]  
刑事审判原理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陈瑞华著, 1997
[9]  
程序的正义与诉讼[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日)谷口安平著, 1996
[10]  
论犯罪与刑罚[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意)贝卡里亚(Beccaria,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