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祁连山东段海原一带海原群变质岩原岩恢复及其构造背景

被引:20
作者
李天斌 [1 ]
张学文 [1 ]
王成 [2 ]
王荣兰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宁夏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北祁连山; 海原群; 原岩恢复;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4 [区域变质作用及岩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海原群的岩石组成、原岩性质和构造环境的研究表明,海原群中云母片岩、石英片岩的原岩是泥质岩、杂砂岩等,大理岩、石英岩的原岩为白云岩—灰岩、石英砂岩或硅质岩,绿片岩和角闪岩的原岩为基性火山岩或次火山岩,蛇纹岩的原岩为超镁铁质岩。变质沉积岩的形成构造环境判别结果表明,它们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介于岛弧与稳定陆缘之间。变质基性火山岩主要亦介于岛弧拉斑玄武岩与板内玄武岩之间,部分显示洋脊玄武岩的特征。认为海原群形成于岛弧—弧后盆地的构造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194 / 20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北祁连山西段熬油沟蛇绿岩SHRIMP分析结果及其地质意义 [J].
张招崇 ;
周美付 ;
Paul T ROBINSON ;
毛景文 ;
杨建民 ;
左国朝 .
岩石学报, 2001, (02) :222-226
[2]   北祁连早古生代洋盆是裂陷槽还是大洋盆——与葛肖虹讨论 [J].
张旗 ;
王焰 ;
钱青 .
地质科学, 2000, (01) :121-128
[3]   北祁连造山带的形成与背景 [J].
葛肖虹 ;
刘俊来 .
地学前缘, 1999, (04) :223-230
[4]   宁夏南华山—西华山北麓断裂最大水平位移质疑 [J].
李天斌 .
中国区域地质, 1999, (04) :359-365
[5]   北祁连山早古生代洋脊-洋岛和弧后盆地火山作用 [J].
夏林圻 ;
夏祖春 ;
徐学义 .
地质学报, 1998, (04) :301-312
[6]   北祁连加里东期俯冲-增生楔结构及动力学 [J].
张建新 ;
许志琴 ;
徐惠芬 ;
李海兵 .
地质科学, 1998, (03) :36-45
[7]   北祁连山俯冲杂岩带的构造演化 [J].
宋述光 .
地球科学进展, 1997, (04) :49-63
[8]   北祁连中段早古生代双向俯冲-碰撞造山模式剖析 [J].
左国朝 ;
吴汉泉 .
地球科学进展, 1997, (04) :13-21
[9]   祁连造山带研究概况——历史、现状及展望 [J].
冯益民 .
地球科学进展, 1997, (04) :5-12
[10]   北祁连加里东造山带从挤压到伸展造山机制的转换 [J].
张建新 ;
许志琴 ;
李海兵 ;
徐惠芬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7, (03) :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