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自然生态承载力研究

被引:15
作者
符国基 [1 ]
徐恒力 [2 ]
陈文婷 [1 ]
机构
[1]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
[2] 不详
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生态足迹; 自然生态承载力; 土地面积法; 实际供给法; 海南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1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自然生态承载力是当前国际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提出按照各类土地的实际生产能力和实际生态服务功能计算各类土地的生态承载力,将消纳污染和水资源的供给功能纳入区域自然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并简称该方法为"实际供给法"。依据海南省统计年鉴资料和生态调查资料,应用"实际供给法"计算和分析了海南省19522004年自然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特征:①海南省自然生态承载力长期持续增长,由1952年的7.080 4 hm2/人上升到2004年的8.598 4 hm2/人,增加了1.518 0 hm2/人,年均增长0.4%;②可再生资源生态承载力占总生态承载力的绝大部分,1952年和2004年分别占98.6%和92.3%,而不可再生资源生态承载力仅分别占1.4%和7.7%;③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呈跳跃式下降,从1952年的6.816 5 hm2/人下降到2004年的0.447 3 hm2/人;耕地、海域和淡水水域的承载力呈上升趋势,分别从1952年的0.127 7、0.005 7和0.000 1 hm2/人上升到2004年的2.60 66、3.119 2和1.146 8 hm2/人,其它土地类型生态承载力变化不明显;④在生态承载力组成中,水资源比例由大到小变化显著,从96.3%下降到5.2%,耕地、海域的比例由小到大变化显著,分别从1.8%、0.1%上升到30.3%、36.3%,其它土地都由小到大,但所占比例较小;海域、耕地和水资源是海南生态承载力的主要贡献因素,三者之和占到总量的71.8%98.2%。并分析了海南省自然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的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412 / 42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1978年003年中国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J].
陈敏 ;
张丽君 ;
王如松 ;
怀保光 .
资源科学, 2005, (06) :132-139
[2]   生态足迹分析模型的假设条件缺陷及应用偏差 [J].
李明月 ;
江华 ;
不详 .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05, (01) :6-9
[3]   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 [J].
杨开忠 ;
杨咏 ;
陈洁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6) :630-636
[4]  
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与应用[D]. 范晓秋.河海大学 2005
[5]  
全国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估[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著, 2006
[6]  
中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M]. 地质出版社 , 曹新元等编著, 2005
[7]  
生态容量及环境价值损失评价[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刘年丰主编, 2005
[8]  
海南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海南省统计局编, 2005
[9]  
海南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海南省统计局编,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