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2014年福建省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6
作者
李超
赵淑清
方精云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土地覆被; Landsat TM/MSS/OLI; 长期变化; 驱动因素; 植被生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福建省土壤易被侵蚀,水土流失严重,近年各类生态工程使其植被覆盖发生了较大变化。该文利用1975–2014年7期Landsat MSS/TM/OLI数据和监督分类方法研究了福建省1975–2014年的植被覆盖变化,并基于人工林、耕地和城镇面积的统计数据分析这些变化的可能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75–2014年,福建省植被覆盖经历了增加—减少—增加的过程,但总体上呈增加趋势,由1975年的69.0%增加到2014年的77.8%,其中1995–2005年植被覆盖略有减少。森林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其间少量农田和居民地沿河/海分布,灌丛、草丛及裸地呈斑块化分布;西南裸地面积减少,沿河/海城镇化发展迅速,灌丛和草丛面积以及农田面积略有减少,森林面积增加。人工林面积增加和裸地面积减少导致植被覆盖面积增加,快速城镇化导致植被覆盖面积减少。
引用
收藏
页码:157 / 1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同志关心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纪实 [J].
阮锡桂 ;
郑璜 ;
张杰 .
中国水土保持, 2014, (12) :1-5
[2]   福建省水土流失地理国情监测研究与应用——以22个重点县为例 [J].
陈哲锋 .
环境保护科学, 2014, 40 (05) :45-50
[3]   基于森林清查资料的福建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 [J].
王开德 ;
邓璐莹 .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14, 34 (02) :145-151
[4]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水土流失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热环境效应 [J].
徐涵秋 ;
何慧 ;
黄绍霖 .
生态学报, 2013, 33 (10) :2954-2963
[5]   30年来东南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度时空演变研究——以长汀县为例 [J].
林晨 ;
周生路 ;
吴绍华 .
地理科学, 2011, 31 (10) :1235-1241
[6]  
典型红壤侵蚀景观的时空变化——以福建长汀为例[J]. 武国胜,林惠花,朱鹤健,沙晋明,戴文远.应用生态学报. 2011(07)
[7]   基于植物群落结构的水土流失植被因子指数研究 [J].
雷婉宁 ;
温仲明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8, (05) :68-72+77
[8]   青藏高原植被活动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J].
周睿 ;
杨元合 ;
方精云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6) :771-775
[9]   基于MODIS的福建省植被生态环境遥感本底值研究 [J].
江振蓝 ;
沙晋明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7, (04) :11-15
[10]   利用MERIS数据植被指数分析福建省植被长势季节变化 [J].
周小成 ;
励惠国 ;
汪小钦 .
遥感学报 , 2007, (04) :617-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