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聚类分析的中国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5
作者
李丹丹 [1 ,2 ]
刘锐 [1 ,3 ]
陈动 [1 ,4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2] 北京城市学院信息学部
[3] 中科宇图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院
[4] 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空间聚类; 区域差异; 主成分分析; 灰色关联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2 []; X196 [环境经济学];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2 ; 0201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根据2007年的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的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综合考虑影响碳排放的各种因素,选取了GDP、城市化率、第二产业比例、能源利用效率和碳排放强度5个影响碳排放的指标,利用基于空间邻接关系的空间聚类方法分析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碳排放情况,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了聚类后的每个区域的碳排放指标的权重.研究结果表明:1)能源消费碳排放指标值相似的省份,其空间分布具有相邻的特点;2)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总体上呈现出北部地区高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最低的空间分布格局;3)聚类后的每个区域影响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有所不同.上述分析为有效分区管理和合理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529 / 53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江西省产业部门碳排放特征及减排途径——基于1992—2007年投入产出分析 [J].
曹俊文 .
经济地理, 2011, 31 (12) :2111-2115
[2]   江苏省能源碳排放现状及县域聚类分析 [J].
李想 ;
王仲智 ;
李争艳 ;
刘海宝 ;
刘春丽 .
世界地理研究, 2011, 20 (03) :82-88
[3]   基于模糊聚类的中国分省碳排放初步研究 [J].
张彬 ;
姚娜 ;
刘学敏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1) :53-56
[4]   1990—2007年中国能源碳排放的省域聚类分析 [J].
岳瑞锋 ;
朱永杰 .
技术经济, 2010, 29 (03) :40-45
[5]   基于半监督K-means的K值全局寻优算法 [J].
孙雪 ;
李昆仑 ;
胡夕坤 ;
赵瑞 .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09, (06) :106-109
[6]   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 [J].
赵敏 ;
张卫国 ;
俞立中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8) :984-989
[7]   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周期性波动研究 [J].
宋德勇 ;
卢忠宝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 (03) :18-24
[8]   基于最优划分的K-Means初始聚类中心选取算法 [J].
张健沛 ;
杨悦 ;
杨静 ;
张泽宝 .
系统仿真学报, 2009, (09) :2586-2590
[9]   中国省级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J].
邹秀萍 ;
陈劭锋 ;
宁淼 ;
刘扬 .
生态经济, 2009, (03) :34-37
[10]   地区能源效率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差异性——基于Kaya因素分解 [J].
查冬兰 ;
周德群 .
系统工程 , 2007, (11) :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