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降尘中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进展

被引:52
作者
于瑞莲 [1 ,2 ]
胡恭任 [2 ,3 ]
袁星 [1 ]
赵元慧 [1 ]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
[2] 华侨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3] 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铅、锶同位素示踪; 污染源解析; 大气降尘;
D O I
10.14050/j.cnki.1672-9250.2009.01.014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重金属污染是大气降尘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治理污染首先要查明污染源。文章概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大气降尘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的常用方法及其研究方法中的一些特点,重点阐述了铅、锶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大气降尘中重金属污染溯源研究中的应用,针对以往研究工作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中的重点:采用Pb、Sr同位素示踪法结合元素地球化学追踪重金属污染源和评价污染程度;利用Pb、Sr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大气降尘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4 条
[1]   辽宁省三城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 [J].
徐光 .
中国环境监测, 2007, (03) :57-61
[2]   因子分析法解析北京市大气颗粒物PM10的来源 [J].
邹本东 ;
徐子优 ;
华蕾 ;
韩玉朴 ;
董淑英 ;
鹿海峰 .
中国环境监测, 2007, (02) :79-85
[3]   南京市主城区大气颗粒物来源探讨 [J].
黄辉军 ;
刘红年 ;
蒋维楣 ;
黄世鸿 ;
张予燕 .
气象科学, 2007, (02) :162-168
[4]   应用扫描电镜-能谱系统对大气颗粒物中单颗粒的观测和识别 [J].
董树屏 ;
李金香 ;
李琭 .
电子显微学报, 2006, (S1) :343-344
[5]   环境中大气颗粒物的源解析方法 [J].
张丹 ;
张卫东 ;
蒋吕潭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2) :124-127+145
[6]   成都市城市环境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J].
高志友 ;
尹观 ;
倪师军 ;
张成江 .
中国岩溶, 2004, (04) :11-16
[7]   北极楚科奇海、白令海上空大气气溶胶铅浓度及同位素研究 [J].
朱赖民 ;
陈立奇 ;
张远辉 ;
杨绪林 .
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5) :846-851
[8]   基于扫描核探针技术的大气气溶胶单颗粒物源识别与解析方法研究与应用 [J].
李晓林 ;
朱节清 ;
郭盘林 ;
王基庆 ;
陆荣荣 ;
裘惠源 ;
李铭尧 ;
姜达 ;
王永其 ;
周涛 ;
李燕 ;
张桂林 .
核技术, 2004, (01) :27-34
[9]   大气降尘TEM观察及其环境矿物学意义 [J].
陈天虎 ;
徐惠芳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3, (04) :425-428
[10]   元素-同位素示踪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J].
常向阳 ;
朱炳泉 ;
陈毓蔚 ;
陈永亨 .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