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岩海湾潮流地貌模式及其沉积动力特征附视频

被引:3
作者
边淑华
夏东兴
吕京福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基岩海湾; 潮流地貌模式; 沉积动力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7 [海洋地貌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我国基岩海湾内的潮流沉积和地貌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潮滩、潮流水道、潮流沙脊等地貌单元的组合特征,概括出3种潮流地貌模式:潮滩型、滩—槽型和滩—槽—脊型。通过各模式海湾环境特征的对比分析,设定紊动射流系数Rbjet做为判别潮流水道形成发育程度的水动力参数,发现潮流水道较为发育的滩—槽型和滩—槽—脊型海湾往往开敞度较小,纵深较长,而平均潮差较大,Rbjet大于45。潮流沙脊是区分滩—槽型和滩—槽—脊型潮流地貌模式的标志地貌,粗颗粒泥沙来源是其发育的必备条件:残留沉积、海岸侵蚀来沙丰富的海湾内潮流沙脊发育;河流来沙则可以改造形成小规模现代潮流脊;而靠近大河河口,细颗粒来源丰富的海湾则不利于潮流沙脊发育,湾内形成滩—槽型潮流沉积。
引用
收藏
页码:298 / 30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海湾分类系统研究 [J].
吴桑云 ;
王文海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0, (04) :83-89
[2]   中国陆架潮流沉积体系和模式 [J].
刘振夏 ;
夏东兴 ;
王揆洋 ;
不详 .
海洋与湖沼 , 1998, (02) :141-147
[3]   港湾淤泥质潮滩的周期变化 [J].
夏小明,谢钦春,李炎,李伯根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7, (04) :99-108
[4]   湛江湾沿岸工程冲淤影响的预测分析Ⅰ.动力地貌分析 [J].
贺松林 ;
丁平兴 ;
孔亚珍 ;
劳治声 ;
陈全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7, (01) :55-63
[5]   湛江湾沿岸工程冲淤影响的预测分析Ⅱ.冲淤的数模计算 [J].
丁平兴 ;
贺松林 ;
张国安 ;
孔亚珍 ;
劳治声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7, (01) :64-72
[6]   湛江港潮汐汊道落潮三角洲沉积动力过程 [J].
张乔民 ;
郑德延 ;
李绍宁 ;
陈欣树 ;
于红兵 ;
林微 .
地理学报, 1995, (05) :421-429
[7]   胶州湾的第四系划分 [J].
吴桑云,王文海,蔡龙宝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5, (04) :78-85
[8]   黄渤海沿岸海湾─溺谷型潮汐汊道的地貌结构 [J].
张忍顺,李坤平 .
黄渤海海洋, 1994, (04) :1-10
[9]   湄洲湾中央深槽及白牛浅滩的成因探讨 [J].
潘定安 ;
汪思明 ;
沈焕庭 .
地理学报, 1994, (01) :55-63
[10]   山东半岛南岸潮汐汊道式海湾海洋环境特征及开发功能探讨 [J].
崔金瑞 ;
王文海 .
海岸工程, 1991, (02) :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