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有害信息的范围判定

被引:24
作者
尹建国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网络有害信息; 网络信息治理法治化; 表达自由; 网络法治;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15.01.011
中图分类号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合理、准确判定网络有害信息范围,是实现网络信息治理法治化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网络有害信息范围判定的立法规定和治理实践,尚存在粗放型、碎片化、不统一、不科学等不足。判定网络有害信息范围,应接受行政均衡、平等对待等法律原则指导,还应充分考察、借鉴域外成熟经验;基于文化传统、法治现状等因素,可将我国网络有害信息类型化为网络政治性有害信息、网络社会性有害信息、网络有害私信息三类,并遵循从严到宽的解释口径,综合适用表达内容中立、明显而即刻危险、事后限制等判定标准。在理论论证和实践总结基础上,可对既有立法进行重述:制定统一的一般性条款,列举网络有害信息基本类型,辅之设计"三层次"的判断标准。实践中,可通过制定行政解释基准、创建行政执法指导案例库及发布司法指导案例和参考案例等形式,实现对网络有害信息的统一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1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政府与网络新媒体相互关系的反思与重构 [J].
尹建国 .
科技与法律, 2013, (03) :26-30
[2]   美国网络信息安全治理机制及其对我国之启示 [J].
尹建国 .
法商研究, 2013, 30 (02) :138-146
[3]   网络空间的表达自由及其限制——兼论政府对互联网内容的管理 [J].
罗楚湘 .
法学评论, 2012, 30 (04) :15-23
[4]   行政救济制度之完善 [J].
应松年 .
行政法学研究, 2012, (02) :3-9
[5]   国内“微博第一案”终审落槌 [J].
杨清惠 ;
梁小立 .
中国审判, 2011, (10) :62-65
[7]   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的说明理由 [J].
尹建国 .
中外法学, 2010, 22 (05) :754-769
[8]   发达国家网络信息内容治理模式 [J].
杨君佐 .
法学家, 2009, (04) :130-137+160
[9]   限制表达自由的原则 [J].
王四新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9, (03) :77-80
[10]   自由裁量权基准:技术的创新还是误用 [J].
王锡锌 .
法学研究, 2008, 30 (05) :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