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耕作与长期定位施肥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41
作者
林英华 [1 ]
黄庆海 [2 ]
刘骅 [3 ]
彭畅 [4 ]
朱平 [4 ]
张树清 [5 ]
张夫道 [5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
[2]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3] 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4]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中心
[5]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关键词
优势类群; 土壤养分; 主成成分分析; 典型相关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5 [土壤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2003年8月至2004年9月,选取撂荒、耕作10年、50年与100年的吉林黑土、新疆灰漠土和撂荒、耕作20年与100年江西红壤及其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中的撂荒、CK、N、NP、NK、NPK、MNPK和1.5MNPK处理,研究长期耕作、定位施肥与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关系。【方法】采用改良干漏斗(Modified Tullgren)法分离土壤0-20cm的土壤动物。【结果】共采集农田土壤动物26571只,其中大型土壤动物1632只、中小型土壤动物24939只,隶属4门5纲26目。弹尾目、膜翅目、蜱螨目为农田土壤动物中的优势类群。Kruskal-Wallis方差分析显示,长期耕作条件下不同土壤类型间仅农田土壤动物群落均匀性差异显著(x均匀性(2)=6.045,P<0.05);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不同土壤类型间农田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以及群落多样性差异性(x个体数(2)=17.26,x类群数(2)=14.03,x多样性(2)=15.61,P<0.001)。长期耕作条件下,土壤动物类群一般在撂荒处理中数量最多、耕作早期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最少;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农田土壤动物个体和类群数在撂荒、有机肥配施处理中最高。长期耕作与长期定位施肥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影响不均衡,其中对农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影响最大,对均匀性影响最小。研究时段,长期耕作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与农田主要土壤动物群落之间典型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与农田主要土壤动物群落之间存在显著典型相关关系(P<0.01),其中土壤全氮对蜱螨目、弹尾目、膜翅目和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影响最大,而土壤有机质对蜱螨目、弹尾目、膜翅目、土壤动物个体总数、类群数和群落多样性影响最大。土壤动物主要类群因素对由长期定位施肥引起的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变化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结论】农田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改变与长期耕作与长期定位施肥有关。农田主要类群因素能够较好地预测长期定位施肥引起的土壤主要养分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261 / 226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1] Effects of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cropping systems on earthworm abundance and microbial activity in Sanborn Field: a 115-year-old agricultural field. Jordan,D,Miles,RJ,Hubbard,VC,Lorenz,T. Pedobiologia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