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部新石器时代人地关系研究

被引:6
作者
李月丛
胡金华
许清海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3]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河北省南部; 新石器时代; 文化序列; 古环境; 人地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81 [古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060305 ; 0709 ; 070903 ;
摘要
该文通过考古及古环境资料,分析了河北省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特点、古环境演变规律和人地关系,认为环境对于人类活动及人类文化发展的制约是主要的,环境不仅影响遗址的数量及分布位置,而且影响文化的性质及存续时间。在气候温暖期,河北省南部地区较多受中原文化及山东文化区系的影响,而在气候变冷或变干期,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或受北方文化影响较大。但人类活动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环境变化,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得局部地区的原始植被,特别是森林植被遭到较大程度的破坏,使得先民们不得不频繁迁移,因此在河北省南部,多数遗址文化层较薄且少有叠压现象。太行山区植被的破坏可能在新石器时代即已出现。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试从气候和人类活动看黄河问题 [J].
刘国旭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2, (03) :52-56
[2]   南庄头遗址的古植被和古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J].
李月从 ;
王开发 ;
张玉兰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0, (03) :23-30
[3]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及毗邻地区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及其演进 [J].
王爱民 ;
刘加林 ;
缪磊磊 .
人文地理, 2000, (02) :58-63
[4]   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协调 [J].
龚胜生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 2000, (01) :9-15
[5]   中国南方地区土地退化动态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 [J].
卢金发 .
地理科学进展, 1999, (03) :215-221
[6]   中国北方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小区域人地关系演变模式初探——以内蒙古奈曼旗尧勒甸子村为例 [J].
姜冬梅 ;
宋豫秦 ;
杨勇 ;
不详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1999, (03) :33-37
[7]   河北坝上地区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J].
孙建中 ;
盛学斌 ;
刘云霞 .
环境科学进展, 1999, (04) :103-112
[8]   中国人地关系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方法选择 [J].
吕拉昌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9, (02) :15-18
[9]   人类活动对北京东灵山地区景观格局影响分析 [J].
周华锋 ;
马克明 ;
傅伯杰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2) :22-27
[10]   全新世大暖期燕北地区人地关系的演变 [J].
邓辉 .
地理学报, 1997, (01) :6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