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系统学机制初步研究

被引:3
作者
周尧治
郭玉海
翟志席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关键词
呼伦贝尔草原; 沙漠化; 生态系统; 系统学; 机制;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06.03.007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在最近50年来的演化中最突出的特征是:社会经济子系统急剧扩张,呼伦贝尔草原承载的人口从1949年的72879人发展到2004年的689317,55年人口增加了9.5倍;呼伦贝尔草原承载的牲畜数量从1949年的110.6万头只(大畜27.7万头,小畜82.9万只)增加到了2004年的677万头只(大畜64.8万头,小畜612.2万只),55年呼伦贝尔草原承载的家畜增加了6.1倍。呼伦贝尔草原的沙漠化的系统学机制是:在微观层次上,各子系统内部,及系统的内外环境均存在有利于草原沙漠化的因素,并且各组有利于沙漠化发生的因子在时间和空间上耦合,这构成了草原沙漠化的微观基础;在宏观层次上,由于草原社会经济子系统近年来急剧扩张,草原生态系统的系统结构不合理及系统功能混乱,在全球气候外因的作用下导致了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经济系统草原基质子系统和草原植物子系统局部崩溃,这构成了草原沙漠化的宏观动力。本文的目的是用系统科学的理论更全面更科学地分析草原沙漠化的发生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331 / 33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草原沙漠化成因的探讨 [J].
王艳 ;
杨剑虹 .
草原与草坪, 2004, (04) :28-32+38
[2]   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现状及历史演变研究 [J].
封建民 ;
王涛 .
干旱区地理, 2004, (03) :356-360
[3]   呼伦贝尔草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J].
马玉玲 ;
余卫红 ;
方修琦 .
干旱区地理, 2004, (01) :29-34
[4]   游牧方式与草原生态——传统时代呼盟草原的冬营地 [J].
王建革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3, (02) :6-17+159
[5]   “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问题及其对策中日学术研讨会”综述 [J].
恩和 ;
额尔敦布和 .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06) :113-116
[6]   复杂性研究与系统科学 [J].
于景元 ;
刘毅 .
科学学研究, 2002, (05) :449-453
[7]   1995~2000年中国沙地空间格局变化的遥感研究 [J].
张国平 ;
刘纪远 ;
张增祥 ;
赵晓丽 ;
周全斌 .
生态学报, 2002, (09) :1500-1506+1574
[8]   论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草地昆虫的分布特点 [J].
宝柱 ;
吴志勇 .
内蒙古草业, 2002, (01) :24-26
[9]   中国沙尘暴时空特征及人类活动对其发展趋势的影响 [J].
胡金明 ;
崔海亭 ;
唐志尧 .
自然灾害学报, 1999, (04) :49-56
[10]   呼伦贝尔草原的兽类 [J].
王文 ;
王秀辉 ;
高中信 ;
丸山直树 ;
时昆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7, (06) :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