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女性主义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12
作者
马姝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法社会学研究所
关键词
法律; 性别; 女性主义;
D O I
10.16494/j.cnki.1002-3933.2012.11.006
中图分类号
D90 [法的理论(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女性问题的跨意识形态性、我国法律现代化进程的不可逆性与女性主义法学本身的批判性和进步性,决定了在我国开启以"性别与法律"为主旨的女性主义法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目前,我国在研究的学科类别上,已形成法理学为主导,部门法共同参与的局面;在研究基地和社会影响上,已形成以中国社科院法学所为重镇,各地高校与研究机构积极参与和推动的格局;在研究问题上,已在认识论和法律事实两个层面形成多样议题。但是,法学认识论层面的研究不足、女性主义法学研究的边缘化、研究者尚未形成统一的研究立场和研究队伍学科背景单一等问题也掣肘着女性主义法学的发展。法学研究者需通过不断拓展法学认识论研究,积极结合中国现实吸纳新知、超越意识形态客观审视西方社会理论,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等方式,共同推动我国女性主义法学研究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后现代女性主义法学反思 [J].
岳丽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0, 16 (04) :107-115
[3]   社会性别与妇女人权问题——兼论社会性别的法律分析方法 [J].
郭慧敏 .
环球法律评论, 2005, (01) :32-39
[4]  
受虐妇女综合症专家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J]. 陈敏.诉讼法论丛. 2004(00)
[5]   对我国刑法的女性主义思考 [J].
肖巧平 .
妇女研究论丛 , 2004, (02) :16-20
[6]   小头一硬,大头着粪 政法笔记之十六 [J].
冯象 .
读书, 2003, (11) :13-20
[7]   从多元视角分析中国城市的夫妻不平等 [J].
左际平 .
妇女研究论丛, 2002, (01) :12-2+13
[8]   文学中的法律:安提戈涅、窦娥和鲍西娅——女权主义的法律视角及检讨 [J].
强世功 .
比较法研究, 1996, (01) :29-43
[9]  
法庭调解语言的语用研究[D]. 程朝阳.中国政法大学. 2007
[10]  
性别与法律研究概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陈明侠,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