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酸雨对鹤山赤红壤风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8
作者
吴箐 [1 ]
王诗忠 [2 ]
张景书 [2 ]
李强 [3 ]
仇荣亮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2]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 中山市环境保护局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模拟酸雨; 赤红壤; 淋溶; 风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7 [酸雨];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对鹤山赤红壤进行模拟酸雨野外淋溶实验的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pH≥3.0的处理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淋滤液pH在全过程中可保持pH≈6.0。土壤系统对K+、Na+极强的净吸收作用导致二者淋失浓度在处理的中、后期为负值,显著低于Ca2+及Mg2+。在pH≥3.5处理下,土壤次级缓冲体系可使盐基离子总淋失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铝仅在pH≤3.0处理时溶出,在淋滤液pH≈4.5时溶出明显,可能的缓冲机制来自土壤对SO24-的吸附、次生矿物风化缓冲作用等。硅的淋失在pH≤3.5处理下差异不大,说明矿物风化缓冲机制在处理的全过程中都起了作用。鹤山赤红壤尚处在SO24-吸附阶段,对酸沉降仍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1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模拟酸雨对土壤酸化和盐基迁移的影响 [J].
俞元春 ;
丁爱芳 ;
胡笳 ;
孟磊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2) :39-42
[2]   我国南方主要酸沉降区土壤中铝的释放与缓冲作用 [J].
仇荣亮 ;
吴箐 ;
吕越娜 ;
李海蓉 ;
罗荣昭 .
环境化学, 1998, (02) :143-147
[3]   南方土壤酸沉降敏感性研究Ⅶ——盐基淋溶与缓冲机理 [J].
仇荣亮 ;
董汉英 ;
吕越娜 ;
赵晓辉 .
环境科学, 1997, (05) :25-29+94
[4]   模拟酸雨对浙东北红壤中盐基离子和铝的淋失影响研究 [J].
戎秋涛 ;
杨春茂 ;
徐文彬 .
环境科学学报, 1997, (01) :33-39
[5]   土壤对不同酸度酸沉降的缓冲作用研究 [J].
陈照喜 .
环境科学与技术 , 1995, (04) :14-16
[6]  
Aluminium chemistry in two contrasted acid forest soils and headwater streams impacted by acid deposition, Vosges mountains, N.E. France[J] . Ouafae Maitat,Jean-Pierre Boudot,Denis Merlet,James Rouiller.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 2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