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15
作者
冯朝阳
王鹤松
孙建新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通量观测; 总初级生产力; 蒸发散; 气象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水分利用效率(WUE)既是衡量植被生长适应性的重要指标,也是连接生态系统水碳循环的纽带。认识不同类型植被WUE的时间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有助于增进对生态系统水碳循环过程的理解。已有研究表明,在不同时间尺度下,WUE呈现不同的时间变化特征,但现有研究多是集中在单一的时间尺度下开展的,对不同植被类型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开展得较少。该研究选用中国北方地区9个定位观测台站的通量与气象数据,分析了WUE的日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并在0.5 h、1 d、8 d以及月尺度下,分别分析了气温(Ta)、相对湿度(RH)、饱和水汽压差(VPD)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AR)等非生物因子对WUE的影响。同时,该研究也分析了植被叶面积指数(LAI)和降水(P)对WUE的影响。研究发现:(1)WUE的日变化呈现不对称的"U"型特征,日出时的WUE普遍高于日落时。荒漠地区WUE的季节变化呈"U"型,而其他站点呈现单峰型。不同站点WUE的季节变化可以分为总初级生产力(GPP)主导型和蒸发散(ET)主导型,并随着时间尺度的扩大,GPP或ET的主导作用逐渐增强。(2)在较短的时间尺度(0.5 h、1 d)上,Ta、RH、VPD和PAR是影响WUE变化的主要因子,但随着时间尺度的扩大,Ta和RH成为影响WUE变化的主要因子,并且与WUE的相关关系受GPP或ET对WUE主导作用的影响,随着时间尺度增大,Ta和RH与WUE的线性关系更加显著。(3)WUE大体上随LAI的增加而增加,但当LAI超过一定值时,在长白山、海北和张掖站,WUE对LAI的敏感性降低。降水与WUE的关系在研究区域内并不显著。(4)不同植被类型的WUE由大到小依次为森林、农田、草地、湿地和荒漠。
引用
收藏
页码:453 / 46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科尔沁草甸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 [J].
李辉东 ;
关德新 ;
袁凤辉 ;
王安志 ;
金昌杰 ;
吴家兵 ;
李峥 ;
井艳丽 .
生态学报, 2015, 35 (02) :478-488
[2]   区域尺度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时空变异特征研究进展 [J].
张良侠 ;
胡中民 ;
樊江文 ;
邵全琴 ;
唐风沛 .
地球科学进展, 2014, 29 (06) :691-699
[3]   西北黑河中游荒漠绿洲农田作物蒸腾与土壤蒸发区分及作物耗水规律 [J].
赵丽雯 ;
赵文智 ;
吉喜斌 .
生态学报, 2015, 35 (04) :1114-1123
[4]   关于中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气候影响研究的最近进展 [J].
黄荣辉 ;
周德刚 ;
陈文 ;
周连童 ;
韦志刚 ;
张强 ;
高晓清 ;
卫国安 ;
候旭宏 .
大气科学, 2013, (02) :189-210
[5]  
全球气候变化下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进展[J]. 王庆伟,于大炮,代力民,周莉,周旺明,齐光,齐麟,叶雨静.应用生态学报. 2010(12)
[6]   使用SPSS线性回归实现通径分析的方法 [J].
杜家菊 ;
陈志伟 .
生物学通报, 2010, 45 (02) :4-6
[7]   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J].
胡中民 ;
于贵瑞 ;
王秋凤 ;
赵风华 .
生态学报, 2009, 29 (03) :1498-1507
[8]   科尔沁沙地复叶槭等3个阔叶树种的光合特性及其水分利用效率 [J].
孙学凯 ;
范志平 ;
王红 ;
白洁 ;
张营 ;
邓东周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8, (10) :188-194
[9]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思路 [J].
于贵瑞 ;
伏玉玲 ;
孙晓敏 ;
温学发 ;
张雷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S1) :1-21
[10]   近百年来全球主要干旱区的干旱化特征分析 [J].
李新周 ;
刘晓东 ;
马柱国 .
干旱区研究, 2004, (02) :97-103